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1 航空关节轴承的应用及所面临的问题 | 第10-12页 |
1.2.2 表面强化工艺研究 | 第12-13页 |
1.2.3 表面织构工艺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4 表面强化复合工艺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5 存在的问题及技术趋势 | 第15-16页 |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超声滚压强化和表面织构协同减摩原理及试验检测装置 | 第17-30页 |
2.1 超声滚压强化及表面织构减摩原理 | 第17-22页 |
2.1.1 强化表面接触机制及减摩原理 | 第17-22页 |
2.1.2 表面织构减摩原理 | 第22页 |
2.2 超声滚压强化及表面织构加工装置的搭建 | 第22-24页 |
2.2.1 超声滚压强化装置 | 第22-23页 |
2.2.2 表面织构加工装置 | 第23-24页 |
2.3 材料性能表征检测设备 | 第24-27页 |
2.4 磨损性能表征设备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3章 超声滚压强化工艺及性能表征 | 第30-39页 |
3.1 超声滚压试验材料及工艺参数选择 | 第30-31页 |
3.2 超声滚压加工工艺对微观形貌及粗糙度的影响 | 第31-35页 |
3.2.1 静压力对微观形貌及粗糙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2 滚压次数对微观形貌及粗糙度的影响 | 第32-34页 |
3.2.3 主轴转速对微观形貌及粗糙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 超声滚压加工工艺对表面硬度的影响 | 第35-37页 |
3.3.1 静压力对硬度的影响 | 第35页 |
3.3.2 滚压次数对硬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3 主轴转速对硬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4 深度方向显微硬度变化 | 第37页 |
3.4 超声滚压对亚表面金相组织的影响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超声滚压强化表面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 第39-49页 |
4.1 摩擦磨损试验参数 | 第39页 |
4.2 超声滚压强化参数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 第39-42页 |
4.2.1 静压力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 第40-41页 |
4.2.2 滚压次数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 第41-42页 |
4.2.3 主轴转速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 第42页 |
4.3 超声滚压强化参数对磨损量的影响 | 第42-46页 |
4.3.1 静压力对磨损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4.3.2 滚压次数对磨损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3 主轴转速对磨损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4.4 超声滚压强化参数对磨损区域形貌的影响 | 第46-48页 |
4.4.1 静压力对磨损区域形貌的影响 | 第46页 |
4.4.2 滚压次数对磨损区域形貌的影响 | 第46-47页 |
4.4.3 主轴转速对磨损区域形貌的影响 | 第47-48页 |
4.5 磨损区域成分分析 | 第4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超声滚压强化及表面织构协同强化表面性能研究 | 第49-54页 |
5.1 超声滚压与表面织构协同加工工艺参数选择 | 第49页 |
5.2 超声滚压强化与表面织构协同强化试件制备与分析 | 第49-50页 |
5.3 表面织构参数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 第50-51页 |
5.4 表面织构参数对磨损量的影响 | 第51页 |
5.5 表面织构参数对磨损区域形貌的影响 | 第51-52页 |
5.6 润滑条件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