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10页 |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2 理论基础及核心概念阐释 | 第10-13页 |
1.2.1 理论基础 | 第10-11页 |
1.2.2 核心概念阐释 | 第11-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北票市文化馆公共服务现状分析 | 第18-31页 |
2.1 北票市文化馆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2.1.1 北票市文化馆历史沿革 | 第18-19页 |
2.1.2 北票市文化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 第19页 |
2.1.3 北票市文化志愿者团队建设情况 | 第19-20页 |
2.1.4 北票市村级文化大院建设 | 第20页 |
2.2 北票市文化馆公共服务活动情况 | 第20-25页 |
2.2.1 北票市文化馆免费开放情况 | 第21页 |
2.2.2 北票市文化馆“五进”送文化到基层活动情况 | 第21-23页 |
2.2.3 北票市乡镇(社区)文化站活动情况 | 第23-24页 |
2.2.4 北票市文化志愿者团队活动情况 | 第24-25页 |
2.2.5 北票市村级文化大院活动情况 | 第25页 |
2.3 北票市文化馆公共服务活动情况调查问卷 | 第25-28页 |
2.3.1 调查问卷设计 | 第25页 |
2.3.2 调查问卷结果 | 第25-26页 |
2.3.3 调查问卷数据对比分析 | 第26-28页 |
2.4 北票市文化馆公共服务取得的成效 | 第28-31页 |
2.4.1 培植了市县民间文艺团体 | 第28-29页 |
2.4.2 建设了农村村级文化网点 | 第29页 |
2.4.3 增进了干群间的交流 | 第29-31页 |
3. 北票市文化馆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具体体现和原因分析 | 第31-36页 |
3.1 北票市文化馆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具体体现 | 第31-33页 |
3.1.1 文化馆公共服务资金不足 | 第31页 |
3.1.2 文化馆公共服务管理不完善 | 第31-32页 |
3.1.3 文化馆公共服务人员素质能力有待提高 | 第32-33页 |
3.1.4 文化馆公共服务宣传体系和文化信息平台建设缺失 | 第33页 |
3.2 北票市文化馆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3.2.1 文化馆创收渠道单一 | 第33-34页 |
3.2.2 文化馆公共服务制度不科学 | 第34-35页 |
3.2.3 文化馆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不健全 | 第35页 |
3.2.4 文化馆宣传理念滞后且手段匮乏 | 第35-36页 |
4. 北票市文化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 第36-45页 |
4.1 拓宽文化馆公共服务资金来源渠道 | 第36-37页 |
4.1.1 引进社会资金发展公共服务事业 | 第36-37页 |
4.1.2 健全文化馆公共服务资金使用及监督制度 | 第37页 |
4.2 建立健全文化馆公共服务制度 | 第37-39页 |
4.2.1 制定北票市文化馆公共服务法规和细则 | 第37-38页 |
4.2.2 健全乡镇(社区)文化站公共服务免费开放责任制度 | 第38页 |
4.2.3 出台北票市文化馆公共服务制度执行监督条例 | 第38-39页 |
4.3 提高文化馆人员业务素质 | 第39-41页 |
4.3.1 建立文化馆系统性人才培养机制 | 第40页 |
4.3.2 完善社会团体(个人)辅导制度 | 第40-41页 |
4.3.3 引入人才竞争机制 | 第41页 |
4.4 多维度推进文化馆公共服务发展进程 | 第41-45页 |
4.4.1 建设立体化文化公共服务数字化平台 | 第41-42页 |
4.4.2 推动北票市文化馆总-分馆建设 | 第42-43页 |
4.4.3 强化文化馆公共服务宣传力度 | 第43页 |
4.4.4 开通文化服务绿色通道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附图 | 第50-53页 |
附录 1 2016 年北票市文化志愿者团队活动情况 | 第53-55页 |
附录 2 调查问卷情况 | 第55-59页 |
附录 3 北票市文化馆活动情况调查问卷 | 第59-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