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3页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7-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7-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动态及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一)、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 第11-13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城市与建筑综合体发展概述 | 第13-22页 |
1.1 中国城市发展问题的概述 | 第13-15页 |
1.2 建筑综合体的发展及概述 | 第15-21页 |
1.2.1 建筑综合体的概念与分类 | 第15-17页 |
1.2.2 建筑综合体的发展及阶段 | 第17-19页 |
1.2.3 建筑综合体的产生和机制 | 第19-20页 |
1.2.4 建筑综合体与城市的关系 | 第20-21页 |
1.3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建筑综合体与城市的功能组织关系 | 第22-37页 |
2.1 建筑综合体各类功能的特征与关系 | 第22-29页 |
2.1.1 功能系统的构成和组织形态 | 第22-23页 |
2.1.2 建筑综合体近地面功能系统 | 第23-27页 |
2.1.3 建筑综合体远地面功能系统 | 第27-28页 |
2.1.4 各功能系统之间的作用关系 | 第28-29页 |
2.2 建筑综合体功能组织的类型与原则 | 第29-35页 |
2.2.1 功能组织的类型 | 第29-32页 |
2.2.2 功能组织的配合 | 第32-35页 |
2.2.3 功能组织的原则 | 第35页 |
2.3 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建筑综合体与城市空间的系统设计 | 第37-82页 |
3.1 建筑综合体与城市的公共空间系统 | 第37-40页 |
3.1.1 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与分类 | 第37-39页 |
3.1.2 建筑综合体公共空间的概述 | 第39-40页 |
3.2 建筑综合体与城市空间结合的手法 | 第40-55页 |
3.2.1 建筑综合体空间系统的层面 | 第40-42页 |
3.2.2 建筑综合体空间组织的方法 | 第42-44页 |
3.2.3 三种核心形态两种补充场所 | 第44-55页 |
3.3 建筑综合体与城市空间的发展趋势 | 第55-80页 |
3.3.1 空间的立体化趋势 | 第55-77页 |
3.3.2 空间的渗透化趋势 | 第77-80页 |
3.5 小结 | 第80-82页 |
第四章 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连接 | 第82-89页 |
4.1 建筑综合体交通系统的特征分析 | 第82-83页 |
4.1.1 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关联的三方面 | 第82页 |
4.1.2 建筑综合体公共空间层面的交通特征 | 第82-83页 |
4.2 建筑综合体步行车行系统的设计 | 第83-86页 |
4.2.1 步行系统与城市的连接 | 第83-84页 |
4.2.2 车行系统与城市的连接 | 第84-85页 |
4.2.3 步行与车行的组织方式 | 第85-86页 |
4.3 建筑综合体停车系统与城市关系 | 第86-87页 |
4.3.1 停车系统设计的一般性原则 | 第86-87页 |
4.3.2 停车场与综合体的位置关系 | 第87页 |
4.4 小结 | 第87-89页 |
第五章 建筑综合体实例分析 | 第89-93页 |
5.1 实习参与项目——海口长流区第14 地块建筑综合体规划设计 | 第89-92页 |
5.2 小结 | 第92-9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