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引言 | 第7页 |
1.2 生产模式概述 | 第7-10页 |
1.2.1 传统刚性生产模式介绍 | 第7-8页 |
1.2.2 现代柔性生产模式 | 第8-9页 |
1.2.3 两种生产模式的对比 | 第9-10页 |
1.3 混合流水生产系统 | 第10-12页 |
1.3.1 混流生产线的运作条件 | 第10页 |
1.3.2 混流生产方式在国内外的应用 | 第10-11页 |
1.3.3 混流生产方式的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论文安排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混流生产投产排序问题描述 | 第14-22页 |
2.1 多品种混线生产的一般形式 | 第14页 |
2.2 混合线焊接生产的原则 | 第14-15页 |
2.3 投产排序对焊装生产的影响 | 第15-16页 |
2.3.1 产品投放对物流储备的影响 | 第15-16页 |
2.3.2 产品投放对生产节拍的影响 | 第16页 |
2.4 多目标混线生产的一般数学模型 | 第16-18页 |
2.5 求解混线生产投产排序的算法 | 第18-20页 |
2.5.1 最优化方法 | 第18-19页 |
2.5.2 试探算法 | 第19页 |
2.5.3 启发式方法 | 第19-20页 |
2.6 主要算法的比较分析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混流生产线投产顺序数学模型研究 | 第22-31页 |
3.1 建模思想 | 第22页 |
3.2 影响生产节拍平衡的因素 | 第22-23页 |
3.3 数学模型 | 第23-29页 |
3.3.1 生产线节拍均衡的数学模型 | 第23-25页 |
3.3.2 储备区约束 | 第25-27页 |
3.3.3 停台对车间生产的影响 | 第27-29页 |
3.3.4 生产约束 | 第29页 |
3.4 数学优化模型 | 第29-30页 |
3.5 数学模型的解法 | 第30-31页 |
第四章 一汽-大众二厂焊装车间混线生产投产排序 | 第31-46页 |
4.1 焊装车间简介 | 第31-33页 |
4.2 焊装车间混装线的生产组织模式 | 第33-37页 |
4.2.1 生产计划 | 第33-34页 |
4.2.2 生产调度 | 第34页 |
4.2.3 生产组织要素 | 第34-37页 |
4.3 焊装车间生产质量和设备管理模式 | 第37-38页 |
4.4 焊装车间混线生产调度的实际应用 | 第38-44页 |
4.4.1 一般情况下的生产调度 | 第38-39页 |
4.4.2 一般情况下生产配比的求解方法与模型检验 | 第39-41页 |
4.4.3 特殊问题下的动态调度 | 第41-42页 |
4.4.4 R800 储备区容量计算 | 第42-43页 |
4.4.5 上下游工段间储备区容量计算 | 第43-44页 |
4.5 应用效果评价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46-48页 |
5.1 本文研究工作的总结 | 第46-47页 |
5.2 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建议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