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绪论 | 第16-42页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第16-21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6-1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二、研究文献综述 | 第21-39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1-31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31-39页 |
三、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 第39-42页 |
(一) 论文结构 | 第39-40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40-42页 |
第一章 行政审批模式变革的基础:认知、价值和动力 | 第42-69页 |
一、行政审批模式变革的认知基础 | 第42-53页 |
(一) 行政审批 | 第42-47页 |
(二) 行政审批模式 | 第47-50页 |
(三) 行政审批模式变革 | 第50-53页 |
二、行政审批模式变革的价值基础 | 第53-62页 |
(一) 价值理念:主权在民与依法行政的统一 | 第54-57页 |
(二) 价值原则:行政效率与公平正义的兼顾 | 第57-60页 |
(三) 价值追求: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的平衡 | 第60-62页 |
三、行政审批模式变革的动力基础 | 第62-69页 |
(一) 全球化时代的公共行政发展 | 第63-65页 |
(二) 现代化进程中的政府能力建设 | 第65-66页 |
(三) 社会转型期的公共需求导向 | 第66-69页 |
第二章 行政审批模式变革的载体:行政服务中心 | 第69-85页 |
一、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理论依据 | 第70-77页 |
(一) 新公共管理理论:以公共服务为核心 | 第70-73页 |
(二)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公共利益的尊重 | 第73-75页 |
(三) 公共治理理论:对互动合作的强调 | 第75-77页 |
二、国外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经验借鉴 | 第77-81页 |
(一) 确立优先发展战略,制定明确行动计划 | 第78页 |
(二) 践行顾客导向理念,满足个性服务需求 | 第78-79页 |
(三) 弥合服务供给缝隙,提供“一站式”服务 | 第79-80页 |
(四) 广泛宣传扩大影响,跟踪调查掌握动向 | 第80-81页 |
三、中国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使命负载 | 第81-85页 |
(一) 学习规划阶段:确保设计的科学性与系统性 | 第82-83页 |
(二) 实际应用阶段:提高运行的实效性与规范性 | 第83-84页 |
(三) 完善提升阶段:坚持改革的创新性与持续性 | 第84-85页 |
第三章 由分散审批到相对集中审批的模式变革 | 第85-121页 |
一、分散审批模式与相对集中审批模式 | 第85-96页 |
(一) 分散审批模式的衰变与缺失 | 第85-91页 |
(二) 相对集中审批的模式特征 | 第91-96页 |
二、由分散审批模式到相对集中审批模式的动力来源 | 第96-106页 |
(一) 建设服务型政府目标的确立 | 第96-99页 |
(二) 先期改革铺垫与充分制度准备 | 第99-104页 |
(三) 公共服务供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及其调适 | 第104-106页 |
三、由分散审批模式到相对集中审批模式的实现路径 | 第106-111页 |
(一) 强制性与诱致性两种实现路径并存 | 第106-108页 |
(二) 对两种实现路径的比较与评价 | 第108-111页 |
四、由分散审批模式到相对集中审批模式的实现策略 | 第111-121页 |
(一) 调整组织结构,理顺权责关系 | 第111-114页 |
(二) 改进审批方式,完善审批程序 | 第114-117页 |
(三) 加强行政协调,突破体制障碍 | 第117-119页 |
(四) 强化监督管理,规范权力运作 | 第119-121页 |
第四章 由相对集中审批到集中审批的模式变革 | 第121-146页 |
一、相对集中审批模式与集中审批模式 | 第121-128页 |
(一) 相对集中审批模式面临的现实困境 | 第121-127页 |
(二) 集中审批的理想模式 | 第127-128页 |
二、由相对集中审批模式到集中审批模式所需的动力支持 | 第128-136页 |
(一) 趋向整体政府的大部制改革推动 | 第129-132页 |
(二) 电子政务建设的纵深发展 | 第132-134页 |
(三)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逐步推进 | 第134-136页 |
三、由相对集中审批模式到集中审批模式的路径选择 | 第136-138页 |
(一) 激进型、渐进型与渗透型三种路径选择 | 第136-137页 |
(二) 对三种路径选择的比较与评价 | 第137-138页 |
四、由相对集中审批模式到集中审批模式的策略选择 | 第138-146页 |
(一)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合法性解释逻辑 | 第139页 |
(二)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构建规范化权力机制 | 第139-141页 |
(三) 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建立无缝隙服务模式 | 第141-143页 |
(四) 整合内外监督机制,构建立体化监管体系 | 第143-146页 |
第五章 网上行政审批:集中审批模式的理想图景 | 第146-164页 |
一、网上行政审批的实质 | 第146-153页 |
(一) 网上行政审批的特征 | 第146-148页 |
(二) 网上行政审批的优势 | 第148-153页 |
二、网上行政审批的总体设计 | 第153-159页 |
(一) 网上行政审批的系统模型 | 第153-158页 |
(二) 网上行政审批的流程设计 | 第158-159页 |
三、网上行政审批的推进策略 | 第159-164页 |
(一) 合理规划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平台 | 第159-160页 |
(二) 实现与政府门户网站互联互通 | 第160-161页 |
(三) 优化再造网上并联审批流程 | 第161-162页 |
(四) 继续推进“三级联网”建设 | 第162页 |
(五) 加快配套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 第162-164页 |
结论 | 第164-167页 |
参考文献 | 第167-194页 |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其他研究成果 | 第194-197页 |
后记 | 第197-1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