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课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3 企业人力资本贬值风险研究的应用前景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3 论文的结构 | 第18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第2章 企业人力资本贬值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37页 |
2.1 企业人力资本及其属性 | 第20-24页 |
2.1.1 人力资本内涵的界定 | 第20-21页 |
2.1.2 企业人力资本的内涵与分类 | 第21-24页 |
2.2 生命周期理论 | 第24-30页 |
2.2.1 人力资本生命周期理论 | 第24-29页 |
2.2.2 技术生命周期曲线 | 第29-30页 |
2.3 企业人力资本贬值的涵义和相关模型 | 第30-36页 |
2.3.1 企业人力资本贬值的涵义 | 第30-32页 |
2.3.2 人力资本贬值相关模型 | 第32-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企业人力资本贬值风险的识别及主要诱因分析 | 第37-51页 |
3.1 企业人力资本贬值风险的界定与类型 | 第37-40页 |
3.1.1 企业人力资本贬值风险的界定 | 第37页 |
3.1.2 企业人力资本贬值风险的类型 | 第37-40页 |
3.2 企业人力资本贬值风险的识别及主要诱因分析 | 第40-50页 |
3.2.1 企业人力资本承载者引起的贬值风险 | 第41-45页 |
3.2.2 企业外部因素引起的贬值风险 | 第45-46页 |
3.2.3 企业内部因素引起的贬值风险 | 第46-5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企业人力资本贬值风险评估模型与预警 | 第51-72页 |
4.1 人力资本贬值风险评估的意义 | 第51-52页 |
4.2 企业人力资本贬值风险综合评估模型 | 第52-70页 |
4.2.1 企业人力资本贬值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52-62页 |
4.2.2 企业人力资本贬值风险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2-70页 |
4.3 企业人力资本贬值风险预警雷达系统设计 | 第70-71页 |
4.3.1 风险辐射图法 | 第70页 |
4.3.2 风险辐射图对企业人力资本贬值风险的预警 | 第70-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5章 企业人力资本贬值风险的防范措施 | 第72-81页 |
5.1 加大对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 | 第72-74页 |
5.1.1 加强对卫生、医疗保健的重视 | 第72页 |
5.1.2 关注在职培训的有效性 | 第72-74页 |
5.2 提高对企业人力资本的利用率 | 第74-76页 |
5.2.1 改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结构 | 第74页 |
5.2.2 合理调整企业人力资本的配置 | 第74-76页 |
5.3 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76-79页 |
5.3.1 完善企业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 | 第76-78页 |
5.3.2 保证人力资本激励的公平性 | 第78页 |
5.3.3 完善人力资本的约束机制 | 第78-79页 |
5.4 优化企业内部环境 | 第79-80页 |
5.4.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第79-80页 |
5.4.2 营造和谐沟通的工作氛围 | 第8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6章 企业人力资本贬值风险评估实证研究 | 第81-98页 |
6.1 企业介绍 | 第81-82页 |
6.1.1 中国联通q 分公司概况 | 第81页 |
6.1.2 中国联通q 分公司人力资本情况 | 第81-82页 |
6.2 联通 q 分公司人力资本贬值风险评价模型 | 第82-95页 |
6.2.1 风险评估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 第82-86页 |
6.2.2 人力资本贬值风险模糊综合评估 | 第86-90页 |
6.2.3 评估结果分析 | 第90-94页 |
6.2.4 人力资本贬值风险预警辐射图设计 | 第94-95页 |
6.3 中国联通 q 分公司人力资本贬值风险的防范 | 第95-9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结论 | 第98-100页 |
附录 | 第100-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作者简介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