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导论 | 第9-1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1.2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0-11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4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11-13页 |
1.4.1 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1.4.2 本文创新点 | 第12-13页 |
2 关于创新的理论概述 | 第13-20页 |
2.1 创新定义的综述 | 第13页 |
2.2 创新理论的提出 | 第13-14页 |
2.3 关于创新的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2.3.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2.3.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2.4 钢铁产品创新的理论评述 | 第17-1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3 河北省钢铁产业现状及SWOT态势分析 | 第20-29页 |
3.1 河北省钢铁产品现状评析 | 第20-22页 |
3.2 河北省钢铁产业发展SWOT分析 | 第22-28页 |
3.2.1 优势分析 | 第22-24页 |
3.2.2 劣势分析 | 第24-26页 |
3.2.3 历史机遇 | 第26-27页 |
3.2.4 潜在威胁 | 第27-2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4 制约河北省钢铁企业产品创新因素分析与实证测评 | 第29-42页 |
4.1 制约河北省钢铁企业产品创新的因素分析 | 第29-30页 |
4.2 河北省钢铁企业产品创新能力评价 | 第30-36页 |
4.2.1 因子分析的定义 | 第30页 |
4.2.2 产品创新能力评价公式及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0-32页 |
4.2.3 河北省钢铁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定量分析 | 第32-36页 |
4.3 河北与其他各省钢铁企业产品创新对比分析 | 第36-41页 |
4.3.1 河北与其他省钢铁企业产品创新部分指标的对比 | 第36-40页 |
4.3.2 典型钢铁企业之间创新能力的对比 | 第40-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5 提高河北省钢铁企业产品创新能力的路径选择及政策建议 | 第42-47页 |
5.1 加强宏观调控,优化产业结构 | 第42-43页 |
5.1.1 整合落后企业,大力推广节能减排 | 第42-43页 |
5.1.2 提升集约化水平 | 第43页 |
5.1.3 调整优化产业模式 | 第43页 |
5.2 产业上下游之间价值链升级 | 第43-45页 |
5.2.1 延伸产业链条,实现无缝对接 | 第43-44页 |
5.2.2 加快聚集渤海湾西海岸钢铁产业集群 | 第44页 |
5.2.3 通过新旧产能的替换完成产品线的升级 | 第44-45页 |
5.2.4 打造低碳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 第45页 |
5.3 在错位竞争、合作多赢中实现产业升级 | 第45-46页 |
5.3.1 借助京津高端研发、技术、人才、管理等资源组建创新联盟 | 第45-46页 |
5.3.2 在嵌入京津产业链的过程中,既要看市场容量,更要看竞争实力,争取在错位发展中赢得先机 | 第4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6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47-4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7页 |
6.2 需强调的两个问题 | 第47页 |
6.3 本文不足 | 第47-48页 |
6.4 研究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