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基多谱段空间目标成像系统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空间目标成像系统的发展概况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空间目标成像系统的发展 | 第10-14页 |
1.2.2 我国空间目标成像系统的发展 | 第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空间目标辐射特性研究 | 第16-32页 |
2.1 空间目标可见光特性研究 | 第16-25页 |
2.1.1 空间目标几何建模 | 第16-17页 |
2.1.2 空间背景特性建模 | 第17-19页 |
2.1.3 目标材料光学特性建模 | 第19-21页 |
2.1.4 目标光学特性建模 | 第21-25页 |
2.2 空间目标红外特性研究 | 第25-31页 |
2.2.1 红外谱段选择的论证 | 第25-27页 |
2.2.2 红外目标辐射特性计算 | 第27-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成像系统指标确定 | 第32-40页 |
3.1 光学参数的确定 | 第32-35页 |
3.1.1 空间目标成像系统分辨率分析 | 第32-33页 |
3.1.2 光学系统焦距与视场角确定 | 第33-35页 |
3.2 有效载荷轨道分析 | 第35-36页 |
3.3 探测器积分时间确定 | 第36-39页 |
3.3.1 像移分析 | 第36-37页 |
3.3.2 探测器积分时间讨论 | 第37-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成像系统探测能力分析 | 第40-53页 |
4.1 焦面探测器分析选取 | 第40-44页 |
4.1.1 可见光探测器 | 第40-42页 |
4.1.2 红外探测器 | 第42-44页 |
4.2 系统信噪比阈值分析 | 第44-46页 |
4.3 可见光通道有效孔径计算 | 第46-48页 |
4.3.1 目标信号响应分析 | 第46-47页 |
4.3.2 系统噪声分析 | 第47-48页 |
4.4 长波红外通道有效孔径计算 | 第48-50页 |
4.5 光学系统共孔径讨论 | 第50-5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光学系统设计与分析 | 第53-85页 |
5.1 光学系统结构形式分析 | 第53-56页 |
5.1.1 两镜两反平板分光系统 | 第53-54页 |
5.1.2 两镜三反折反射系统 | 第54-55页 |
5.1.3 系统结构形式确定 | 第55-56页 |
5.2 系统初始结构确定 | 第56-65页 |
5.2.1 反射系统分析与参数确定 | 第56-60页 |
5.2.2 非球面度分析 | 第60-65页 |
5.3 光学系统设计优化 | 第65-72页 |
5.3.1 分光棱镜材料选择 | 第65-66页 |
5.3.2 可见光通道优化 | 第66-68页 |
5.3.3 长波红外通道优化 | 第68-72页 |
5.4 光学系统像质评价 | 第72-76页 |
5.4.1 光学传递函数 | 第73-74页 |
5.4.2 点列图 | 第74-75页 |
5.4.3 能量集中度 | 第75页 |
5.4.4 几何像差曲线 | 第75-76页 |
5.5 公差分析 | 第76-84页 |
5.5.1 公差分配原则与分析过程 | 第76-77页 |
5.5.2 可见光通道公差分析 | 第77-82页 |
5.5.3 长波红外通道公差分析 | 第82-8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结论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