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20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 第9-14页 |
一、当前劳动争议的基本情况 | 第9-10页 |
二、目前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缺陷 | 第10-14页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取向 | 第14-15页 |
一、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二、价值取向 | 第15页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一、国外研究状况 | 第15-17页 |
二、国内研究状况 | 第17-18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8-20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页 |
三、研究框架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概说 | 第20-35页 |
第一节 劳动争议的概念及成因 | 第20-23页 |
一、劳动争议的概念 | 第20页 |
二、劳动争议的特点 | 第20-21页 |
三、劳动争议的形成原因分析 | 第21-23页 |
第二节 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的主要途径 | 第23-25页 |
一、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协商 | 第23-24页 |
二、工会参与劳动争议调解 | 第24页 |
三、工会参与劳动争议仲裁 | 第24-25页 |
四、工会参与劳动争议诉讼 | 第25页 |
第三节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工会作用的局限性 | 第25-29页 |
一、企业工会力量相对薄弱 | 第25-27页 |
二、劳动争议处理相关机制不健全 | 第27-29页 |
第四节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工会作用局限性的原因分析 | 第29-30页 |
一、职工就业方式多样化,劳动争议处理要求增高 | 第29页 |
二、职工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工会维权工作难度加大 | 第29-30页 |
三、企业在实施重组改制中,企业工会组织受到冲击 | 第30页 |
四、企业工会工作模式滞后,不适应快速发展新形势 | 第30页 |
第五节 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的角色定位 | 第30-35页 |
一、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的现实需要 | 第30-33页 |
二、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的定位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无锡市工会组织参与劳动争议处理的现状 | 第35-49页 |
第一节 无锡市劳动争议的总体情况 | 第35-40页 |
一、无锡市劳动争议主要特点 | 第36-37页 |
二、无锡市劳动争议类型 | 第37-40页 |
第二节 无锡市工会组织参与劳动争议处理的工作情况 | 第40-46页 |
一、预警机制成为化解劳动争议的有效手段 | 第40页 |
二、工会组织形成无锡特色劳动争议调解模式概况 | 第40-42页 |
三、健全完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体制 | 第42-43页 |
四、参与社会劳动争议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 | 第43-46页 |
第三节 无锡市工会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 第46-49页 |
一、劳动争议案件矛盾突出,工会参与处理难度逐步增大 | 第46-47页 |
二、用人单位管理不规范,工会需加强防范预警措施 | 第47页 |
三、工会调解组织作用明显,但仍需加强联动形成合力 | 第47-48页 |
四、劳动争议处理需专业化,调解人员能力有待提高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工会组织创新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 第49-58页 |
第一节 建立和完善工会劳动关系预警机制 | 第49-51页 |
一、强化工会组织劳动关系预测措施 | 第49-50页 |
二、强化工会组织劳动关系预审措施 | 第50-51页 |
三、强化工会组织劳动关系预报措施 | 第51页 |
四、强化工会组织劳动关系预控措施 | 第51页 |
第二节 完善具有无锡特色的劳动争议调处机制 | 第51-55页 |
一、强化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制度 | 第51-53页 |
二、建立规范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制度 | 第53-54页 |
三、规范劳动争议调解庭工作制度 | 第54-55页 |
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劳动争议联动化解机制 | 第55-56页 |
一、强化工会组织的调解职能 | 第55-56页 |
二、完善调裁审衔接制度 | 第56页 |
三、健全调解协议效力确认机制 | 第56页 |
四、进一步完善调后追踪机制 | 第56页 |
第四节 强化劳动争议调解员的能力和水平 | 第56-58页 |
一、工会自身加强培训 | 第56-57页 |
二、工会参与交流培训 | 第57页 |
三、完善调解指导员制度 | 第57-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