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车桥耦合振动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公路车桥耦合振动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车桥耦合振动的发展历程 | 第12页 |
·车桥耦合振动的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车桥耦合振动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连续刚构桥的发展简述 | 第14-16页 |
·连续刚构桥的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连续刚构桥的结构受力特点 | 第16页 |
·公路路桥过渡段研究现状简介 | 第16-18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19页 |
第2章 桥梁结构的动力分析 | 第19-38页 |
·有限元法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变分的概念 | 第19-20页 |
·虚位移原理 | 第20-21页 |
·有限元法简介 | 第21-22页 |
·空间梁单元运动方程的建立 | 第22-25页 |
·局部坐标系下的运动方程 | 第22-24页 |
·整体坐标系下的运动方程 | 第24-25页 |
·系统运动方程 | 第25页 |
·单元的力学特性矩阵 | 第25-28页 |
·单元质量矩阵 | 第25-26页 |
·单元刚度矩阵 | 第26-27页 |
·结构阻尼矩阵 | 第27-28页 |
·桥梁结构的固有振动分析 | 第28-33页 |
·桥梁的固有振动方程 | 第29-30页 |
·固有频率和主振型的求解 | 第30-33页 |
·桥梁结构的强迫振动分析 | 第33-37页 |
·桥梁的强迫振动方程 | 第33-34页 |
·直接积分法 | 第34-36页 |
·振型叠加法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车辆分析模型和运动方程的建立 | 第38-54页 |
·车辆分析模型 | 第38-41页 |
·车辆主要构成元件 | 第38-40页 |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40页 |
·空间整车模型的优点 | 第40-41页 |
·车辆运动方程 | 第41-46页 |
·路面不平顺模拟 | 第46-48页 |
·车辆行驶的舒适性评价标准 | 第48-54页 |
·振源分析 | 第48-49页 |
·舒适性评价 | 第49-54页 |
第4章 汽车-桥梁系统空间耦合分析 | 第54-61页 |
·汽车-桥梁系统运动方程分析 | 第54-57页 |
·汽车-桥梁系统的几何耦合关系 | 第55-56页 |
·汽车-桥梁系统的力学耦合关系 | 第56页 |
·汽车-桥梁系统运动方程的建立 | 第56-57页 |
·汽车-桥梁系统运动方程的求解与程序实现 | 第57-61页 |
·求解方程的Newmark-β法的积分格式和步骤 | 第57-58页 |
·车桥系统耦合振动分析程序设计 | 第58-61页 |
第5章 工程实例分析及其参数研究 | 第61-91页 |
·夹溪桥简介 | 第61-62页 |
·桥梁计算模型和自振特性 | 第62-65页 |
·桥梁的动力响应及冲击系数 | 第65-82页 |
·桥梁竖向刚度的影响 | 第65-67页 |
·桥梁阻尼比的影响 | 第67-70页 |
·车辆数目的影响 | 第70-72页 |
·车辆间距的影响 | 第72-74页 |
·车辆速度的影响 | 第74-75页 |
·车辆相向行驶的影响 | 第75-77页 |
·车辆类型的影响 | 第77-80页 |
·路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80-82页 |
·车辆的动力响应及舒适性分析 | 第82-89页 |
·路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82-84页 |
·车辆速度的影响 | 第84-86页 |
·桥梁竖向刚度的影响 | 第86-88页 |
·车辆类型的影响 | 第88-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6章 路桥过渡段车辆行驶舒适性分析 | 第91-105页 |
·过渡段差异沉降产生的原因 | 第91-92页 |
·过渡段路面不平整模型 | 第92-94页 |
·过渡段车路耦合动力分析 | 第94-95页 |
·路桥过渡段车辆行驶舒适性分析 | 第95-103页 |
·过渡段沉降曲线类型的影响 | 第95-98页 |
·过渡段基础刚度变化的影响 | 第98-99页 |
·过渡段差异沉降量的影响 | 第99-100页 |
·过渡段沉降区段长度的影响 | 第100-102页 |
·过渡段车辆行驶速度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5-108页 |
·主要结论 | 第105-106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06页 |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106-108页 |
致谢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