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8-15页 |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0-13页 |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 1.2.2 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 1.3 创新点 | 第13-14页 |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2 赊销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27页 |
| 2.1 赊销与赊销风险 | 第15-17页 |
| 2.2 赊销风险产生的本质原因 | 第17-19页 |
| 2.3 信用评估在赊销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 第19-22页 |
| 2.3.1 赊销风险管理 | 第19-21页 |
| 2.3.2 信用评估在赊销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 第21-22页 |
| 2.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2-27页 |
| 3 信用评估精度判别模型构建 | 第27-41页 |
| 3.1 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 | 第27-30页 |
| 3.1.1 信用评估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 | 第27-29页 |
| 3.1.2 信用评估精度判别方法的理论基础 | 第29-30页 |
| 3.2 模型成立的前提假设与变量说明 | 第30-32页 |
| 3.2.1 模型成立的假设及说明 | 第30-31页 |
| 3.2.2 模型中的变量说明 | 第31-32页 |
| 3.3 信息完全状态下的信用评估模型 | 第32-33页 |
| 3.4 信息不完全状态下的信用评估精度判别模型 | 第33-37页 |
| 3.4.1 依据会计期间调研的信用评估精度判别模型 | 第34-35页 |
| 3.4.2 依据指标调研的信用评估精度判别模型 | 第35页 |
| 3.4.3 依据客户调研的信用评估精度判别模型 | 第35-36页 |
| 3.4.4 信用评估精度与有效信息获取量的关系 | 第36-37页 |
| 3.5 有效信息获取量测算 | 第37-39页 |
| 3.5.1 期间权重的确定 | 第37-38页 |
| 3.5.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8-39页 |
| 3.5.3 客户权重的确定 | 第39页 |
| 3.6 考虑商机灭失的调研方法选择 | 第39-41页 |
| 4 赊销风险收益估测模型构建 | 第41-47页 |
| 4.1 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 | 第41-42页 |
| 4.2 模型成立的前提假设与变量说明 | 第42-43页 |
| 4.2.1 模型成立的前提假设 | 第42-43页 |
| 4.2.2 模型中的变量说明 | 第43页 |
| 4.3 赊销风险收益估测模型 | 第43-47页 |
| 4.3.1 不考虑商机灭失的收益估测模型 | 第43-46页 |
| 4.3.2 考虑商机灭失的收益估测模型 | 第46-47页 |
| 5 算例仿真 | 第47-50页 |
| 5.1 仿真企业信用政策及相关数据 | 第47-48页 |
| 5.2 调研方法的选定及客户信用评估 | 第48-49页 |
| 5.3 仿真企业赊销收益估测 | 第49-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后记 | 第55-5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