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1-15页 |
1.1 植物资源的定义 | 第11页 |
1.2 植物资源的特性 | 第11页 |
1.3 植物资源的分类 | 第11-12页 |
1.4 植物资源的作用和意义 | 第12页 |
1.5 植物资源在森林公园建设乃至区域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 | 第12-15页 |
1.5.1 生态效益 | 第13页 |
1.5.2 景观效益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国内外植物资源调查研究的综述 | 第15-18页 |
2.1 中国植物资源调查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2.1.1 中国植物资源开发历史悠久 | 第15页 |
2.1.2 中国现代植物资源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2.2 国外对植物资源研究的概况 | 第16-18页 |
2.2.1 基础研究方面 | 第16页 |
2.2.2 应用研究方面 | 第16-18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内容及意义 | 第18-21页 |
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3.2.1 资料收集与整理 | 第18页 |
3.2.2 实地调查 | 第18-19页 |
3.2.3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鉴定 | 第19页 |
3.2.4 数据处理 | 第19页 |
3.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1页 |
第四章 广西七坡森林公园环境概况 | 第21-23页 |
4.1 地理位置 | 第21页 |
4.2 地形地貌 | 第21页 |
4.3 气候条件 | 第21页 |
4.4 土壤及水文 | 第21-22页 |
4.5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2-23页 |
第五章 广西七坡森林公园植被资源调查与分析 | 第23-29页 |
5.1 植被资源基本情况 | 第23页 |
5.2 植被分类系统 | 第23-25页 |
5.3 主要自然植被群系特征概述 | 第25-28页 |
5.4 主要人工植被特征概述 | 第28-29页 |
第六章 广西七坡森林公园植物区系与植物资源调查及分析 | 第29-48页 |
6.1 植物区系统计与分析 | 第29-39页 |
6.1.1 植物区系的科、属、种组成 | 第29-30页 |
6.1.2 植物区系科内的属种组成 | 第30-34页 |
6.1.3 科的区系 | 第34-36页 |
6.1.4 属的区系 | 第36-39页 |
6.2 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 第39-40页 |
6.2.1 种类丰富,植物区系有较强的热带性质 | 第39页 |
6.2.2 植物性状丰富,草本占优势 | 第39页 |
6.2.3 起源古老 | 第39-40页 |
6.3 资源植物统计与分析 | 第40-48页 |
6.3.1 资源植物基本情况 | 第40-41页 |
6.3.2 资源植物各论 | 第41-48页 |
第七章 广西七坡森林公园植物资源利用 | 第48-53页 |
7.1 植物资源利用现状 | 第48-51页 |
7.1.1 用材林 | 第48页 |
7.1.2 经济林 | 第48页 |
7.1.3 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 第48-49页 |
7.1.4 景观植物 | 第49-51页 |
7.2 植物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 | 第51-52页 |
7.2.1 松、杉、桉等人工林景观价值低,易发火灾和病虫害 | 第51页 |
7.2.2 果木林规模较小 | 第51页 |
7.2.3 一些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 第51页 |
7.2.4 不少优良植物资源尚未开发利用 | 第51页 |
7.2.5 色叶、秋色叶树种未成规模,景观不佳 | 第51-52页 |
7.2.6 缺乏特色品牌,开发利用能力有限 | 第52页 |
7.3 建议 | 第52-53页 |
7.3.1 逐步改造松、杉、桉等人工林 | 第52页 |
7.3.2 合理扩大果木林种植规模 | 第52页 |
7.3.3 保护为主,保留植物的多样性 | 第52页 |
7.3.4 适当开发利用一些优良的植物资源,创特色品牌 | 第52页 |
7.3.5 增加色叶、秋色叶树种,打造彩色森林景观 | 第52页 |
7.3.6 加强与外界合作,发掘或引进新的品种,丰富植物资源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Ⅰ 广西七坡森林公园维管束植物名录 | 第55-84页 |
附录Ⅱ 广西七坡森林公园植被和植物景观照片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