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流变控复合轮系软启动的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磁流变液的研究与发展 | 第9-10页 |
1.2 磁流变器件研究应用概况 | 第10-11页 |
1.2.1 阻尼器减震器 | 第10页 |
1.2.2 磁流变液抛光技术 | 第10-11页 |
1.2.3 磁流变传动技术 | 第11页 |
1.3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11-14页 |
1.3.1 电机类软启动技术 | 第12页 |
1.3.2 机电结合类软启动技术 | 第12-13页 |
1.3.3 机械类软启动技术 | 第13-14页 |
1.4 总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磁流变液控制装置方案设计 | 第15-25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磁流变液的组成 | 第15-16页 |
2.2.1 磁性颗粒 | 第15页 |
2.2.2 基液 | 第15-16页 |
2.2.3 添加剂 | 第16页 |
2.3 磁流变液种类简介 | 第16-17页 |
2.4 磁流变理论 | 第17-18页 |
2.5 磁流变液本构模型 | 第18-21页 |
2.5.1 宏观模型 | 第19-20页 |
2.5.2 微观模型 | 第20-21页 |
2.6 磁流变传动的工作模型 | 第21-23页 |
2.7 磁流变传动的结构类型 | 第23-24页 |
2.8 总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差动行星传动装置结构方案设计 | 第25-33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行星轮系的选择 | 第25-28页 |
3.2.1 行星轮系类型 | 第26页 |
3.2.2 机构 2K-H 型 | 第26-28页 |
3.3 传动装置总体设计 | 第28-33页 |
3.3.1 总传动方案 | 第28-29页 |
3.3.2 联轴器 | 第29页 |
3.3.3 均载机构 | 第29-31页 |
3.3.4 行星架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差动行星传动装置结构参数设计 | 第33-61页 |
4.1 设计初始参数 | 第33页 |
4.2 传动比计算 | 第33-34页 |
4.3 传动比的分配 | 第34-38页 |
4.3.1 传动比分配原则 | 第34页 |
4.3.2 确定设计变量、约束条件 | 第34-36页 |
4.3.3 目标函数为体积函数 | 第36-38页 |
4.4 传动机构力矩的计算 | 第38-40页 |
4.5 传动机构工作效率的计算 | 第40页 |
4.6 机构仿真分析 | 第40-49页 |
4.6.1 建模及装配 | 第41-43页 |
4.6.2 加载 | 第43-45页 |
4.6.3 系统仿真分析 | 第45-49页 |
4.7 行星架仿真分析 | 第49-52页 |
4.7.1 初始条件 | 第50页 |
4.7.2 加载及约束 | 第50-51页 |
4.7.3 求解 | 第51-52页 |
4.8 行星架优化分析 | 第52-61页 |
4.8.1 灵敏度分析 | 第53-59页 |
4.8.2 优化设计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磁流变控制装置结构设计与控制 | 第61-81页 |
5.1 磁流变控制装置结构设计 | 第61-66页 |
5.1.1 力学模型 | 第61-65页 |
5.1.2 结构参数设计 | 第65-66页 |
5.2 磁路设计 | 第66-77页 |
5.2.1 磁流变液 -H数学模型 | 第66-68页 |
5.2.2 磁路材料 | 第68-72页 |
5.2.2.1 选用原则 | 第68页 |
5.2.2.2 材料的分配 | 第68-69页 |
5.2.2.3 磁阻的计算 | 第69-72页 |
5.2.3 线圈的选择 | 第72页 |
5.2.4 仿真分析 | 第72-77页 |
5.2.4.1 Ansys 简介 | 第72-73页 |
5.2.4.2 分析前处理 | 第73-75页 |
5.2.4.3 求解与后处理 | 第75-77页 |
5.3 散热分析 | 第77-79页 |
5.3.1 发热类型 | 第78页 |
5.3.2 热源 | 第78-79页 |
5.3.3 散热方式 | 第79页 |
5.4 控制系统 | 第79-81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81-83页 |
6.1 论文主要内容 | 第81-82页 |
6.2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