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综述 | 第13-15页 |
·国外关于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的研究 | 第13-14页 |
·国内关于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的研究 | 第14-15页 |
·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6-18页 |
2. 我国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的理论基础 | 第18-30页 |
·补充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 第18-23页 |
·巴塞尔协议关于资本充足率的规定 | 第18-20页 |
·国外商业银行在协议框架下次级债券发行情况 | 第20-21页 |
·《通知》下的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情况 | 第21-23页 |
·提高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能力 | 第23-25页 |
·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理论背景及核心思想 | 第23-24页 |
·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情况 | 第24-25页 |
·次级债券对商业银行的市场约束 | 第25-27页 |
·投资者的市场约束 | 第25-26页 |
·监管当局和次级债券市场约束的有效结合 | 第26-27页 |
·次级债券利息抵税和可赎回性可以降低融资成本 | 第27-30页 |
·次级债券的利息具有抵税作用 | 第27-28页 |
·次级债券可赎回性的优点 | 第28-30页 |
3. 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和结构情况 | 第30-39页 |
·次级债券的发行情况 | 第30-34页 |
·次级债券的发行条件 | 第30-31页 |
·次级债券的发行方式 | 第31-33页 |
·次级债券的持有者情况 | 第33-34页 |
·我国次级债券的结构设计特点 | 第34-39页 |
·次级债券的期限结构 | 第34-35页 |
·次级债券的定价情况 | 第35-36页 |
·次级债券的利率结构 | 第36-39页 |
4. 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理论定价及与实际发行价格差异原因分析 | 第39-53页 |
·基于B-S定价理论的次级债券定价理论基础 | 第39-42页 |
·基于B-S定价理论的次级债券理论价格 | 第42-49页 |
·有关的参数选择进行说明 | 第42-43页 |
·分别选取浦发银行和中国银行的次级债券理论定价 | 第43-45页 |
·各参数对次级债券理论估值的影响 | 第45-48页 |
·模型的不足之处和建议 | 第48-49页 |
·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券高估的原因分析 | 第49-53页 |
·银行间相互持有次级债 | 第49-50页 |
·次级债券的风险未明 | 第50-51页 |
·投资者没有考虑次级债券的次偿还性 | 第51-53页 |
5. 如何合理化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的发行价格 | 第53-58页 |
·完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和债券信用评级制度 | 第53-54页 |
·增强我国次级债券市场的流动性 | 第54-55页 |
·防范次级债券发行中出现的金融风险 | 第55页 |
·培养和壮大商业银行外的机构投资者 | 第55-56页 |
·完善基于SHIBOR的次级债券的定价机制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