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5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1 生态旅游在国外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15页 |
1.2.2 生态旅游在国内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3.1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2. 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 第19-25页 |
2.1 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 | 第19-23页 |
2.1.1 生态旅游 | 第19-22页 |
2.1.2 城市旅游 | 第22页 |
2.1.3 旅游生态 | 第22页 |
2.1.4 城市生态旅游 | 第22-23页 |
2.2 生态旅游的相关理论 | 第23-25页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页 |
2.2.2 生态伦理学理论 | 第23页 |
2.2.3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3-24页 |
2.2.4 环境经济学理论 | 第24-25页 |
3. 沂源县生态旅游现状分析 | 第25-38页 |
3.1 沂源县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Sterngths) | 第25-28页 |
3.1.1 生态环境 | 第25页 |
3.1.2 自然风光 | 第25-26页 |
3.1.3 地质资源 | 第26-27页 |
3.1.4 人文遗产 | 第27-28页 |
3.1.5 文化内涵 | 第28页 |
3.2 沂源县发展生态旅游的劣势(Weaknesses) | 第28-29页 |
3.2.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 第28-29页 |
3.2.2 资金投入不足 | 第29页 |
3.2.3 管理体制不理顺 | 第29页 |
3.2.4 缺乏旅游精品 | 第29页 |
3.3 沂源县发展生态旅游的机会(Opportunities) | 第29-31页 |
3.3.1 区位优势 | 第29-30页 |
3.3.2 公众旅游目的地转变 | 第30页 |
3.3.3 知名绿色生态品牌 | 第30-31页 |
3.4 沂源县发展生态旅游的威胁(Threats) | 第31页 |
3.4.1 竞争激烈 | 第31页 |
3.4.2 促销单一 | 第31页 |
3.4.3 人才不足 | 第31页 |
3.5 SWOT综合分析 | 第31-38页 |
3.5.1 分析方法 | 第31-33页 |
3.5.2 沂源县生态旅游SWOT分析 | 第33-35页 |
3.5.3 SWOT矩阵分析结论 | 第35-36页 |
3.5.4 SWOT多要素交叉分析结论 | 第36-38页 |
4. 沂源县生态旅游市场定位研究 | 第38-50页 |
4.1 沂源县旅游市场调查 | 第38-43页 |
4.2 沂源县旅游市场的细分 | 第43-46页 |
4.2.1 市场细分概述 | 第43-44页 |
4.2.2 市场细分原则、标准和方法 | 第44-45页 |
4.2.3 沂源县旅游市场的细分 | 第45-46页 |
4.3 周边地区景区发展典型经验分析 | 第46-50页 |
4.3.1 沂南经验 | 第46-48页 |
4.3.2 蒙阴经验 | 第48-49页 |
4.3.3 梁山经验 | 第49-50页 |
5. 沂源县生态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 第50-59页 |
5.1 开发设想 | 第50-54页 |
5.1.1 科学定位,明确目标 | 第50-51页 |
5.1.2 加快塑造品牌 | 第51页 |
5.1.3 创新宣传手段 | 第51-52页 |
5.1.4 创新理顺体制 | 第52页 |
5.1.5 加大招商力度 | 第52-53页 |
5.1.6 完善配套设施 | 第53页 |
5.1.7 培养旅游人才 | 第53-54页 |
5.2 开发策略 | 第54-59页 |
5.2.1 搞好项目策划 | 第54页 |
5.2.2 理顺管理体制 | 第54-55页 |
5.2.3 打造特色产品 | 第55-56页 |
5.2.4 建立多元投资 | 第56页 |
5.2.5 完善基建配套 | 第56-57页 |
5.2.6 有效宣传促销 | 第57-58页 |
5.2.7 加大人才建设 | 第58-59页 |
6. 沂源县生态旅游案例研究—以“农家乐”为例 | 第59-65页 |
6.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 第59-60页 |
6.2 突出特色,丰富内容 | 第60-62页 |
6.3 专业化分工,产业化经营 | 第62-63页 |
6.4 加强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 第63页 |
6.5 抓好形象宣传和市场促销 | 第63-65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5页 |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个人简历 | 第71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