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目录 | 第4-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6-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6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6-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1.3.1 回收体系研究现状 | 第7-8页 |
1.3.2 包装废弃物回收研究 | 第8-9页 |
1.3.3 社会福利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第2章 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和再生 | 第11-16页 |
2.1 包装物回收利用和再生资源相关概念 | 第11页 |
2.2 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体系、回收渠道与回收利用方式 | 第11-13页 |
2.3 我国包装废弃物回收存在的问题 | 第13-1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3章 基于社会福利的包装废弃物回收模型 | 第16-28页 |
3.1 包装废弃物回收的闭环供应链系统 | 第16-17页 |
3.2 包装废弃物回收再生流程 | 第17-18页 |
3.3 基于社会福利的包装废弃物回收模型的建立 | 第18-21页 |
3.3.1 基于社会福利的包装废弃物回收问题描述 | 第18-19页 |
3.3.2 基于社会福利的包装废弃物回收模型基本假设 | 第19-20页 |
3.3.3 基于社会福利的包装废弃物回收模型 | 第20-21页 |
3.4 基于社会福利的包装废弃物回收模型分析 | 第21-26页 |
3.4.1 政府不干预时的社会福利分析 | 第21-24页 |
3.4.2 政府干预时的社会福利分析 | 第24-2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4章 包装废弃物回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28-33页 |
4.1 系统动力学及仿真软件 | 第28页 |
4.2 包装废弃物回收的因果关系图 | 第28-30页 |
4.3 包装废弃物回收的系统流图 | 第30-31页 |
4.4 包装物回收的系统动力学方程 | 第31-3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5章 以利乐包为例的包装废弃物回收研究 | 第33-43页 |
5.1 利乐包的回收现状 | 第33页 |
5.2 利乐包回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33-35页 |
5.3 利乐包回收仿真分析 | 第35-42页 |
5.3.1 利乐包回收的基础数据 | 第36页 |
5.3.2 政府不干预和干预时的包装物回收率的变化 | 第36-37页 |
5.3.3 不同的征税策略对利乐包回收的影响 | 第37-38页 |
5.3.4 不同的补贴策略对利乐包回收的影响 | 第38-40页 |
5.3.5 不同的征税和补贴组合策略对利乐包回收的影响 | 第40-4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