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油茶粕蛋白质的分离提取、理化性质及体外消化产物的抗氧化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3-27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油茶的研究概况第13-20页
        1.2.1 油茶籽活性成分的研究第13-18页
        1.2.2 油茶蒲活性成分的研究第18-20页
    1.3 蛋白质的研究概况第20-24页
        1.3.1 蛋白质的分类第20-21页
        1.3.2 蛋白质的提取方法第21-22页
        1.3.3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第22-24页
    1.4 生物活性肽的研究概况第24-25页
        1.4.1 抗氧化肽的简介第24页
        1.4.2 肽抗氧化的机理第24-25页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5-27页
        1.5.1 课题来源第25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25-26页
        1.5.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6-27页
第2章 分类提取油茶粕蛋白质及其抗氧化性第27-36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27-28页
        2.2.1 实验材料第27页
        2.2.2 实验试剂第27-28页
        2.2.3 实验设备第28页
    2.3 实验方法第28-31页
        2.3.1 原料预处理第28页
        2.3.2 油茶粕组成成分的测定第28-29页
        2.3.3 蛋白质的定量第29页
        2.3.4 茶粕蛋白的分级制备第29-31页
        2.3.5 羟自由基(·OH)清除实验第31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31-34页
        2.4.1 油茶粕的组成成分第31-32页
        2.4.2 蛋白标准曲线第32-33页
        2.4.3 茶粕中各类蛋白质含量第33页
        2.4.4 油茶粕中各类蛋白质清除自由基能力第33-34页
    2.5 讨论第34-35页
    2.6 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油茶粕清蛋白的提取工艺优化第36-46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36-37页
        3.2.1 实验材料第36页
        3.2.2 实验试剂第36页
        3.2.3 实验设备第36-37页
    3.3 实验方法第37-38页
        3.3.1 影响茶粕清蛋白提取率的单因素实验第37页
        3.3.2 响应曲面实验第37-38页
        3.3.3 统计分析第38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38-44页
        3.4.1 单因素实验第38-40页
        3.4.3 响应面(RSM)分析实验结果第40-44页
        3.4.4 实验验证第44页
    3.5 讨论第44-45页
    3.6 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油茶粕清蛋白的分离与抗氧化性第46-56页
    4.1 引言第46页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46-47页
        4.2.1 实验材料第46页
        4.2.2 实验试剂第46-47页
        4.2.3 试验设备第47页
    4.3 实验方法第47-50页
        4.3.1 茶粕清蛋白等电点的测定第47页
        4.3.2 茶粕清蛋白的粗沉淀第47-48页
        4.3.3 茶粕清蛋白的除杂处理第48页
        4.3.4 茶粕清蛋白蛋白分子量的测定第48页
        4.3.5 DEAE-Sephadex A-25离子交换色谱分离茶粕清蛋白第48-49页
        4.3.6 凝胶色谱Sephadex G-50分离清蛋白组分第49页
        4.3.7 功能性组分的鉴定第49-50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50-54页
        4.4.1 茶粕清蛋白等电点的确定第50页
        4.4.2 DEAE-Sephadex A-25离子交换色谱分离茶粕清蛋白第50-51页
        4.4.3 茶粕清蛋白各组分清除-OH的能力第51-52页
        4.4.4 Sephadex G-50凝胶色谱分离茶粕清蛋白功能性组分B第52-53页
        4.4.5 茶粕功能性组分清除-OH的能力第53页
        4.4.6 茶粕蛋白功能性组分B-2的纯度及分子量第53-54页
    4.5 讨论第54-55页
    4.6 小结第55-56页
第5章 茶粕分离蛋白的理化功能性质研究第56-65页
    5.1 引言第56页
    5.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56-57页
        5.2.1 实验材料第56页
        5.2.2 实验试剂第56页
        5.2.3 实验设备第56-57页
    5.3 实验方法第57-59页
        5.3.1 茶粕分离蛋白(TPI)的制备第57页
        5.3.2 茶粕分离蛋白溶解性的测定第57-58页
        5.3.3 茶粕分离蛋白持水性的测定第58页
        5.3.4 茶粕分离蛋白持油性的测定第58页
        5.3.5 茶粕分离蛋白乳化性能的测定第58-59页
        5.3.6 茶粕分离蛋白起泡性能的测定第59页
        5.3.7 茶粕分离蛋白的差示热量(DSC)测定第59页
    5.4 结果与分析第59-63页
        5.4.1 茶粕分离蛋白的成分分析第59-60页
        5.4.2 茶粕分离蛋白的溶解性第60-61页
        5.4.3 茶粕分离蛋白的持水性第61页
        5.4.4 茶粕分离蛋白的持油力第61-62页
        5.4.5 茶粕分离蛋白的乳化性质与起泡性质第62-63页
        5.4.6 茶粕分离蛋白的差示热量扫描(DSC)分析第63页
    5.5 讨论第63-64页
    5.6 小结第64-65页
第6章 茶粕分离蛋白的体外消化与抗氧化性研究第65-80页
    6.1 引言第65页
    6.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65-66页
        6.2.1 实验材料第65页
        6.2.2 实验试剂第65-66页
        6.2.3 实验设备第66页
    6.3 实验方法第66-70页
        6.3.1 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的配制第66页
        6.3.2 茶粕分离蛋白的体外连续消化第66-67页
        6.3.3 消化过程中氮的释放第67页
        6.3.4 不同时间消化产物的DPPH清除实验第67-68页
        6.3.5 不同时间消化产物的羟自由基(·OH)清除实验第68页
        6.3.6 不同时间消化产物的超氧阴离子(·O_2~-)自由基清除实验第68-69页
        6.3.7 不同时间消化产物还原力的测定第69页
        6.3.8 大孔树脂DA201-C纯化消化反应物第69-70页
        6.3.9 葡聚糖凝胶色谱Sephadex G-25分离纯化抗氧化组分第70页
        6.3.10 肽含量测定第70页
    6.4 结果与分析第70-77页
        6.4.1 茶粕分离蛋白的体外消化第70-71页
        6.4.2 茶粕分离蛋白消化过程中氮释放的分析第71-72页
        6.4.3 不同时间下消化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第72-73页
        6.4.4 pH对大孔树脂吸附消化液中肽的影响第73-74页
        6.4.5 大孔树脂解吸剂的确定第74-75页
        6.4.6 DA201-C纯化后的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分析第75-76页
        6.4.7 Sephadex G-25对消化产物的分离第76页
        6.4.8 分离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第76-77页
    6.5 讨论第77-78页
    6.6 小结第78-80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80-82页
    7.1 结论第80-81页
        7.1.1 分类提取油茶粕蛋白质及其抗氧化性第80页
        7.1.2 油茶粕清蛋白的提取工艺第80页
        7.1.3 油茶粕清蛋白的分离与抗氧化性第80页
        7.1.4 油茶粕分离蛋白的功能与理化性质第80-81页
        7.1.5 油茶粕蛋白的体外消化与抗氧化活性第81页
    7.2 展望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9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洋真菌胞外多糖的结构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下一篇:元胡止痛片治疗痛经的功效成分及组方原理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