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1页 |
第一章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概述 | 第11-21页 |
第一节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概念、特征 | 第11-13页 |
一、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特征 | 第12-13页 |
第二节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与相关概念辨析 | 第13-15页 |
一、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与其他不起诉制度的区别 | 第13-14页 |
二、 附条件不起诉与缓刑 | 第14-15页 |
第三节 附条件不起诉的意义 | 第15-21页 |
一、 有利于弥补现行不起诉制度的缺陷 | 第15-16页 |
二、 对犯罪嫌疑人具有积极作用 | 第16-18页 |
三、 有利于犯罪被害人补偿权的实现 | 第18-19页 |
四、 有利于诉讼经济的实现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我国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 | 第21-31页 |
第一节 适用范围 | 第21-25页 |
一、 适用对象 | 第21-22页 |
二、 适用的案件类型 | 第22-23页 |
三、 刑度要求 | 第23-25页 |
第二节 适用的前提条件 | 第25-29页 |
一、 犯罪事实清楚明确 | 第25-26页 |
二、 犯罪嫌疑人符合再社会化的要求 | 第26-28页 |
三、 符合公共利益并兼顾被害人利益 | 第28-29页 |
第三节 适用程序 | 第29-31页 |
一、 附条件不起诉的提起 | 第29页 |
二、 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主体 | 第29-30页 |
三、 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书 | 第30-31页 |
第三章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配套机制 | 第31-42页 |
第一节 附条件不起诉的考察机制 | 第31-37页 |
一、 考察内容 | 第31-33页 |
二、 附条件不起诉的考验期限 | 第33-34页 |
三、 考察监督机关 | 第34-35页 |
四、 附条件不起诉案件的考察结果 | 第35-37页 |
第二节 附条件不起诉的制约机制 | 第37-39页 |
一、 检察机关的内部制约 | 第37-38页 |
二、 检察机关的外部制约 | 第38-39页 |
第三节 附条件不起诉的救济机制 | 第39-42页 |
一、 被害人对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的救济 | 第39-40页 |
二、 犯罪嫌疑人对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的救济 | 第40-41页 |
三、 侦查机关的救济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附录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