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3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18-19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9-24页 |
2.1.1 可持续发展 | 第19-20页 |
2.1.2 农业可持续发展 | 第20-24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25页 |
2.2.2 生态经济理论 | 第25页 |
2.2.3 循环农业理论 | 第25-26页 |
第3章 黑龙江省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 第26-33页 |
3.1 黑龙江省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 第26-31页 |
3.1.1 黑龙江省垦区农业发展概况 | 第26-27页 |
3.1.2 可持续农业基础良好 | 第27-28页 |
3.1.3 可持续农业发展体系完善 | 第28页 |
3.1.4 农业与第二三产业协调性较强 | 第28-29页 |
3.1.5 可持续农业发展基础迅速增强 | 第29-31页 |
3.2 黑龙江省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特点 | 第31-33页 |
3.2.1 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政策推动为主 | 第31-32页 |
3.2.2 科技创新能力较强 | 第32页 |
3.2.3 农业可持续发展作用更为明显 | 第32-33页 |
第4章 黑龙江省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 | 第33-41页 |
4.1 黑龙江省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Strength) | 第33-36页 |
4.1.1 自然资源优势 | 第33-34页 |
4.1.2 农业基础优势 | 第34-35页 |
4.1.3 组织及政策优势 | 第35页 |
4.1.4 农业技术支撑优势 | 第35页 |
4.1.5 资金及产业优势 | 第35-36页 |
4.2 黑龙江省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劣势(WEAKNESS) | 第36-38页 |
4.2.1 经营观念转变难度大 | 第36-37页 |
4.2.2 气候条件相对恶劣 | 第37页 |
4.2.3 农业种植结构不尽合理 | 第37-38页 |
4.2.4 垦区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 第38页 |
4.3 黑龙江省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遇(Opportunity) | 第38-40页 |
4.3.1 国家政策支持 | 第38-39页 |
4.3.2 低碳经济时代要求 | 第39页 |
4.3.3 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 第39-40页 |
4.4 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威胁(Threat) | 第40-41页 |
4.4.1 进口农产品威胁 | 第40页 |
4.4.2 国内其他农业产区威胁 | 第40-41页 |
第5章 黑龙江省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及对策建议 | 第41-46页 |
5.1 黑龙江省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 | 第41-43页 |
5.1.1 黑龙江省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SO战略 | 第42页 |
5.1.2 黑龙江省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ST战略 | 第42-43页 |
5.2 黑龙江省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 第43-46页 |
5.2.1 合理调整垦区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第43页 |
5.2.2 发展特色农业,保障经济效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 第43-44页 |
5.2.3 推动垦区管理机制改革,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 第44页 |
5.2.4 发挥农业推广体系作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