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图录 | 第9-10页 |
表录 | 第10-11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物理层安全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基于无线信道特征的密钥分发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信道特征提取 | 第14-15页 |
1.3.2 信息一致化 | 第15-17页 |
1.3.3 安全性增强 | 第17页 |
1.4 问题的提出 | 第17页 |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7-20页 |
1.5.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1.5.2 章节安排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基于无线信道特征的物理层密钥分发基础研究 | 第20-28页 |
2.1 信道的互易性及独有性 | 第20-21页 |
2.2 基于无线信道特征的密钥分发模型及理论 | 第21-24页 |
2.2.1 密钥分发模型及其与信道编码的关系 | 第21-22页 |
2.2.2 信息论安全及密钥强度的度量 | 第22-23页 |
2.2.3 密钥速率 | 第23-24页 |
2.3 现有密钥分发方法及其局限性分析 | 第24-26页 |
2.3.1 利用分布式信源编码实现密钥分发 | 第24-25页 |
2.3.2 现有方法的局限性分析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基于有噪私密信道的物理层密钥分发机制 | 第28-40页 |
3.1 引言 | 第28-29页 |
3.2 问题描述 | 第29-30页 |
3.3 基于有噪私密信道的物理层密钥分发机制 | 第30-32页 |
3.4 基于物理层私密信道的密钥分发机制的理论分析 | 第32-35页 |
3.4.1 密钥分发的安全性分析 | 第32-33页 |
3.4.2 密钥分发的可靠性分析 | 第33-34页 |
3.4.3 密钥分发的有效性分析 | 第34-35页 |
3.5 通信系统密钥分发速率分析举例 | 第35-37页 |
3.5.1 利用多天线系统的信道相位响应实现密钥分发 | 第35-36页 |
3.5.2 利用宽带系统的信道相位响应实现密钥分发 | 第36-37页 |
3.6 与现有算法的比较分析 | 第37-3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基于信道特征自适应量化的私密信道构建方案 | 第40-52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基于有噪私密信道的信道特征量化分析 | 第40-42页 |
4.3 关键算法设计 | 第42-46页 |
4.3.1 量化噪声的消除算法 | 第42-43页 |
4.3.2 量化精度自适应选择算法 | 第43-44页 |
4.3.3 密钥差错控制策略的选择 | 第44-46页 |
4.4 基于信道特征自适应量化的私密信道构建方案 | 第46-47页 |
4.5 仿真验证 | 第47-5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基于自适应编码的密钥可靠分发方案 | 第52-60页 |
5.1 引言 | 第52页 |
5.2 信息论安全的密钥分发 | 第52-53页 |
5.3 基于自适应编码的物理层安全密钥分发方案 | 第53-54页 |
5.4 利用自适应编码提高密钥分发速率 | 第54-57页 |
5.4.1 利用卷积码在低复杂度下提高 AWGN 信道的密钥分发速率 | 第55页 |
5.4.2 利用交织增加快衰落信道下的密钥分发速率 | 第55-56页 |
5.4.3 利用网格编码调制提高慢变信道下的密钥分发速率 | 第56-57页 |
5.5 仿真分析与比较 | 第57-5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0-62页 |
6.1 论文主要的创新点和贡献 | 第60-61页 |
6.2 下一步工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作者简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