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普希金与俄罗斯庄园文化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8-11页
第一章 庄园与普希金的生活和创作第11-20页
    1.1 普希金与庄园的密切联系第11-14页
        1.1.1 童年时代的栖息地第11-12页
        1.1.2 少年时代的伊甸园第12-13页
        1.1.3 青年时代的避难所第13-14页
    1.2 庄园:普希金创作的催化剂第14-20页
        1.2.1 皇村——缪斯开始的地方第15-16页
        1.2.2 米哈伊洛夫斯科耶庄园(含三山村)——思想升华的地方第16-17页
        1.2.3 波尔金诺——创作丰收的地方第17-20页
第二章 普希金笔下的庄园形象第20-34页
    2.1 庄园自然景观第20-24页
        2.1.1 动静结合第21页
        2.1.2 情景交融第21-23页
        2.1.3 哲理思考第23-24页
    2.2 庄园人物群像第24-30页
        2.2.1 庄园贵族形象第24-27页
        2.2.2 庄园女性形象第27-29页
        2.2.3 庄园农奴形象第29-30页
    2.3 庄园社会文化第30-34页
        2.3.1 农奴制的罪恶第30-32页
        2.3.2 贵族间的决斗第32-34页
第三章 普希金笔下庄园形象的文化与审美意义第34-38页
    3.1 普希金热衷表现庄园的文化溯源第34-36页
        3.1.1 成长环境——深厚的民间文化基础第34页
        3.1.2 政治环境——对人民的“回转”第34-35页
        3.1.3 回归自然——民族文化精神的感召第35-36页
    3.2 普希金笔下庄园形象体现的审美特质第36-38页
        3.2.1 奠定了俄罗斯语言的基础第36页
        3.2.2 开创了“庄园小说”题材第36-37页
        3.2.3 发展了“乡土情结”的民族文化精神第37-38页
结语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下一篇:中国古诗翻译的审美补偿--以唐诗三百首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