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视频图像的超分辨率重建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插图索引第10-11页
附表索引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19页
    1.1 课题来源第12页
    1.2 超分辨率重建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2.1 超分辨率重建的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2 超分辨率重建的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超分辨率重建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4-17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1.5 各章节安排第18-19页
第2章 超分辨率重建技术研究第19-27页
    2.1 超分辨率重建基本原理第19-21页
        2.1.1 超分辨率重建概念第19页
        2.1.2 超分辨率重建技术分类第19-21页
    2.2 超分辨率重建基本环节第21-23页
        2.2.1 配准第21-22页
        2.2.2 插值第22页
        2.2.3 重建第22-23页
    2.3 超分辨率重建成像模型第23页
    2.4 超分辨率重建评价标准第23-26页
        2.4.1 主观质量评价标准第24页
        2.4.2 客观质量评价标准第24-26页
    2.5 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基于结构张量插值的 IBP 超分辨率重建第27-39页
    3.1 引言第27-28页
    3.2 基于双边滤波的 IBP 重建第28-30页
        3.2.1 问题模型第28页
        3.2.2 双边滤波原理第28-29页
        3.2.3 IBP 重建第29-30页
    3.3 改进的 IBP 超分辨率重建第30-34页
        3.3.1 基于结构张量内插的初始图像估计第31-33页
        3.3.2 基于 IBP 重建的边缘后处理第33-34页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4-38页
    3.5 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基于改进核回归的超分辨率重建第39-54页
    4.1 引言第39-40页
    4.2 核回归理论第40-45页
        4.2.1 经典核回归理论第40-43页
        4.2.2 可控核回归理论第43-45页
    4.3 本文提出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第45-48页
        4.3.1 基于 3D SOBEL 算子的梯度估计第45-46页
        4.3.2 基于 3D 结构张量的自适应核函数第46-48页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8-53页
        4.4.1 实验平台与数据来源第48页
        4.4.2 视频主观质量比较第48-51页
        4.4.3 视频客观质量比较第51-52页
        4.4.4 耗时分析第52-53页
    4.5 小结第53-54页
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致谢第62-63页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63-64页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活动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启发式组卷算法研究与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智能病历编辑器的电子病历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