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三国养老保险制度比较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0-17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国内外关于东亚三国养老保险的研究 | 第11-14页 |
·国内外关于东亚三国养老保险的比较研究 | 第14-15页 |
·论文的研究方案 | 第15-17页 |
·论文的基本思路 | 第15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养老保险制度理论解析 | 第17-25页 |
·养老保险的概念和意义 | 第17-20页 |
·养老保险的概念 | 第17-18页 |
·养老保险的类型 | 第18-19页 |
·养老保险的意义 | 第19-20页 |
·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20-22页 |
·风险管理理论 | 第22页 |
·社会保险理论 | 第22-25页 |
第三章 东亚三国养老保险制度概要 | 第25-36页 |
·日本养老保险制度 | 第25-29页 |
·公共养老保险制度 | 第25-28页 |
·非公共养老金制度 | 第28-29页 |
·韩国养老保险制度 | 第29-33页 |
·公立年金制度 | 第30-32页 |
·民间年金制度 | 第32-33页 |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 | 第33-36页 |
·公积金提取计划 | 第34页 |
·最低存款计划 | 第34页 |
·填补最低存款计划 | 第34-36页 |
第四章 东亚三国养老保险制度比较 | 第36-50页 |
·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比较 | 第36-38页 |
·日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 第36-37页 |
·韩国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 第37页 |
·新加坡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 第37页 |
·东亚三国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综合分析 | 第37-38页 |
·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方式比较 | 第38-40页 |
·日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 | 第38页 |
·韩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 | 第38-39页 |
·新加坡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 | 第39页 |
·东亚三国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方式的综合分析 | 第39-40页 |
·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方式比较 | 第40-42页 |
·日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方式 | 第40-41页 |
·韩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方式 | 第41页 |
·新加坡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方式 | 第41页 |
·东亚三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方式的综合分析 | 第41-42页 |
·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方式比较 | 第42-45页 |
·日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 | 第42-43页 |
·韩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 | 第43-44页 |
·新加坡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 | 第44页 |
·东亚三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方式的综合分析 | 第44-45页 |
·养老保险给付方式比较 | 第45-48页 |
·日本养老保险的给付方式 | 第45-46页 |
·韩国养老保险的给付方式 | 第46-47页 |
·新加坡养老保险的给付方式 | 第47页 |
·东亚三国养老保险给付方式的综合分析 | 第47-48页 |
·总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东亚三国养老保险制度借鉴 | 第50-58页 |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0-54页 |
·养老保险立法滞后 | 第50-51页 |
·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有限 | 第51-52页 |
·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渠道狭窄 | 第52-53页 |
·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不完善 | 第53页 |
·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效率低下 | 第53-54页 |
·东亚三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启示 | 第54-58页 |
·加快养老保险的立法 | 第54页 |
·继续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 第54-55页 |
·适当地增加国家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入 | 第55-56页 |
·规范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 | 第56页 |
·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多元化运营 | 第56-58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