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论文--仿生学论文--生物信息论论文

整合多组学数据的遗传调控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从基因组到蛋白质组,整合多组学数据的遗传调控研究第11-17页
    1.1 从基因组到蛋白质组第11-13页
        1.1.1 多组学研究的目的第11页
        1.1.2 整合多组学研究的重要性第11-13页
    1.2 从基因组到蛋白质组的遗传调控第13页
        1.2.1 基因组对蛋白质组的调控第13页
        1.2.2 蛋白质组对于转录组的反调控第13页
    1.3 从蛋白质组到基因组的染色体的基因功能注释第13-14页
        1.3.1 蛋白质组对基因组的注释第13-14页
        1.3.2 蛋白质组对基因组规律的解释第14页
    1.4 小结和展望第14-15页
    1.5 论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15-17页
第二章 基于染色体的蛋白质组学数据可视化和分析流程第17-33页
    2.1 背景第17-19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19-21页
        2.2.1 数据集的搜集和处理第19页
        2.2.2 CAPER web框架的设计和实现第19-2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1-31页
        2.3.1 CAPER功能总览第21-22页
        2.3.2 CAPER 1.0基于染色体的蛋白质组数据可视化工具第22-29页
            2.3.2.1 CAPER 1.0 track-view展示序列相关的组学信息第22-24页
            2.3.2.2 CAPER 1.0 track-view实例第24-27页
            2.3.2.3 CAPER 1.0 heatmap-view展示定量注释信息第27-29页
        2.3.3 CAPER 2.0基于工作流的蛋白质组数据分析和展示流程第29-31页
    2.4 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整合多组学的组织特异转录调控网络研究第33-51页
    3.1 背景第33-35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5-38页
        3.2.1 组织特异的表达谱、DNA甲基化、磷酸化数据的来源第35页
        3.2.2 信号转导网络和转录调控网络数据的来源第35页
        3.2.3 转录因子层级系数的计算方法第35页
        3.2.4 组织特异性基因表达分值TSPS的计算方法第35-36页
        3.2.5 组织特异性DNA甲基化分值TSMS的计算方法第36页
        3.2.6 转录因子与靶基因表达水平相关性的计算方法第36页
        3.2.7 组织特异信号转导网络的构建第36-3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8-48页
        3.3.1 转录调控网络的层级关系第38-39页
        3.3.2 转录调控网络的层级结构影响转录因子组织特异表达第39-40页
            3.3.2.1 基因的组织特异表达与其上游转录因子有关第39页
            3.3.2.2 顶层转录因子具有更强的组织特异表达模式第39-40页
            3.3.2.3 底层转录因子倾向负调控组织特异表达基因第40页
        3.3.3 DNA甲基化影响顶层转录因子的组织特异表达第40-44页
            3.3.3.1 顶层转录因子相关区域的DNA甲基化组织特异性强第41-42页
            3.3.3.2 顶层转录因子转录调控元件的DNA甲基化影响转录因子及其下游靶基因的组织特异表达第42-44页
        3.3.4 外界信号通过信号转导影响中间层和底层转录因子的组织特异表达第44-47页
            3.3.4.1 组织特异的信号转导倾向于激活中间层和底层的转录因子第44-45页
            3.3.4.2 组织特异的信号转导网络模型的构建第45-47页
        3.3.5 转录因子层级之间的表达水平相关性第47-48页
    3.4 小结第48-51页
第四章 功能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规律研究第51-69页
    4.1 背景第51-53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3-57页
        4.2.1 基因功能注释数据的来源以及基因功能关联的计算方法第53-54页
            4.2.1.1 针对于条目型的功能注释,衡量两基因功能关联的方法第53页
            4.2.1.2 针对于网络型的功能注释,衡量两基因功能关联的方法第53-54页
            4.2.1.3 非编码基因功能注释数据的获得方法第54页
        4.2.2 染色体上基因距离的计算方法第54-55页
            4.2.2.1 染色体上基因一维距离的计算方法第54页
            4.2.2.2 染色体上基因三维距离的计算方法第54页
            4.2.2.3 基因集合在染色体上聚集系数的计算方法第54-55页
        4.2.3 两基因距离与基因功能关联相关性的计算方法第55页
            4.2.3.1 两变量线性相关的计算方法第55页
            4.2.3.2 两变量依赖关系的计算方法第55页
        4.2.4 染色体上功能关联模块的寻找方法第55-56页
        4.2.5 物种发生过程中代表性物种的数据收集第56-5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7-67页
        4.3.1 基因的功能关联与基因间距离的相关性验证第57-59页
            4.3.1.1 两基因功能关联与染色体距离的线性相关性考察第57-58页
            4.3.1.2 两基因功能关联与染色体距离基于MINE的依赖关系考察第58-59页
        4.3.2 物种发生过程中功能相关的编码基因倾向成簇分布第59-63页
            4.3.2.1 处于同一KEGG生物学通路中的基因在染色体的一维结构中倾向成簇分布第59-61页
            4.3.2.2 处于同一GO功能条目的基因在染色体的一维结构中倾向成簇分布第61-62页
            4.3.2.3 功能相关基因倾向协同调控第62-63页
        4.3.3 加入非编码基因的考量,功能相关基因倾向在染色体上相邻第63-65页
            4.3.3.1 染色体上存在功能关联的相邻基因(包括非编码基因)第63-64页
            4.3.3.2 染色体上存在功能关联的相邻基因模块(包括非编码基因)第64-65页
        4.3.4 染色体三维结构上靠近的基因倾向功能相关第65-67页
    4.4 小结第67-69页
第五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作用机制分析体系第69-85页
    5.1 背景第69-70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70-72页
        5.2.1 靶标预测的方法第70页
        5.2.2 靶标分析的方法第70-71页
        5.2.3 KEGG生物学通路可视化的方法第71页
        5.2.4 化合物-靶标-生物学通路/疾病的可视化方法第71页
        5.2.5 BATMAN-TCM的网站的搭建第71-7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2-83页
        5.3.1 靶标的预测和分析第72-75页
            5.3.1.1 靶标预测方法以及评估第72-74页
            5.3.1.2 靶标功能分析第74-75页
        5.3.2 KEGG生物学通路和网络可视化第75-78页
            5.3.2.1 生物学通路的可视化第75-76页
            5.3.2.2 “组成化合物-靶标-生物学通路-疾病”的可视化第76-78页
        5.3.3 多成分的靶标构成和功能的比较分析第78-79页
        5.3.4 参与特定生物学功能的药方和草药检索第79页
        5.3.5 BATMAN-TCM在药物作用机制分析中的应用第79-83页
            5.3.5.1 利用BATMAN-TCM分析复方黄黛片作用机制第79-80页
            5.3.5.2 利用BATMAN-TCM分析麻黄汤的作用机制第80-81页
            5.3.5.3 利用BATMAN-TCM分析丹七片的作用机制第81-83页
    5.4 小结第83-85页
第六章 文献综述.组织特异的生物学网络研究进展第85-93页
    6.1 摘要第85页
    6.2 背景第85-86页
    6.3 组织和细胞特异性的生物学网络研究第86-87页
        6.3.1 组织特异的代谢网络第86页
        6.3.2 组织特异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第86-87页
        6.3.3 组织特异的转录调控网络第87页
        6.3.4 整合网络的模拟第87页
    6.4 组织特异的数据整理第87-90页
        6.4.1 组织特异的转录组数据第88页
        6.4.2 组织特异的蛋白质组数据第88-89页
            6.4.2.1 蛋白质组表达谱第88页
            6.4.2.2 磷酸化修饰谱第88-89页
        6.4.3 组织特异的甲基化数据第89页
        6.4.4 组织特异的癌症疾病数据第89-90页
    6.5 总结与展望第90-93页
全文总结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3页
附录第103-109页
    附表1 缩略词表第103-106页
    附表2 顶层转录因子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水平(log10(iBAQ))第106-107页
    附表3 组织缩写和全称的对应关系第107-109页
个人简历第109-111页
致谢第111-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关键参数遥感反演研究--以岷江上游地区为例
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研究--以组织支持感为中介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