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5页 |
第一节 胶体刻蚀技术 | 第15-32页 |
1.1.1 胶体晶体的制备 | 第16-21页 |
1.1.1.1 沉降法 | 第16-17页 |
1.1.1.2 垂直堆积法 | 第17-19页 |
1.1.1.3 旋涂法 | 第19-20页 |
1.1.1.4 气液界面法进行胶体晶体的组装 | 第20-21页 |
1.1.2 胶体晶体模板的改型 | 第21-23页 |
1.1.2.1 控制变形 | 第21-22页 |
1.1.2.2 反应性离子刻蚀 | 第22-23页 |
1.1.3 单层胶体晶体辅助的可控刻蚀 | 第23-25页 |
1.1.4 胶体晶体辅助的可控沉积 | 第25-32页 |
1.1.4.1 胶体晶体辅助的化学沉积 | 第25-27页 |
1.1.4.2 胶体晶体掩板辅助的物理沉积 | 第27-32页 |
第二节 基于胶体刻蚀的等离子体共振膜 | 第32-43页 |
1.2.1 具有纳米孔阵列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膜 | 第36-39页 |
1.2.2 具有反蛋白石结构的等离子体共振膜 | 第39-41页 |
1.2.3 具有纳米壳阵列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膜 | 第41-43页 |
第三节 本论文的选题及设计思路 | 第43-45页 |
第二章 具有突出光学性质的三维纳米孔阵列 | 第45-57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46-48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2.2.2 单层聚苯乙烯胶体晶体的制备 | 第46页 |
2.2.3 三维纳米孔阵列的制备 | 第46-47页 |
2.2.4 二维纳米孔阵列的制备 | 第47页 |
2.2.5 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理论计算 | 第47页 |
2.2.6 三维纳米孔阵列的转移 | 第47页 |
2.2.7 仪器设备 | 第47-48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48-56页 |
2.3.1 三维纳米孔阵列的制备和表征 | 第48-50页 |
2.3.2 三维纳米孔阵列的光学性质 | 第50-52页 |
2.3.3 三维纳米孔阵列的传感性能 | 第52-54页 |
2.3.4 三维纳米孔阵列膜的转移 | 第54-56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三章 纳米火山型阵列膜的制备及在显示和传感的应用 | 第57-85页 |
第一节 基于纳米火山型阵列的响应性单色显示 | 第57-69页 |
3.1.1 实验部分 | 第58-59页 |
3.1.1.1 实验材料 | 第58页 |
3.1.1.2 银纳米火山型阵列的制备 | 第58-59页 |
3.1.1.3 FDTD模拟 | 第59页 |
3.1.1.4 仪器设备 | 第59页 |
3.1.2 结果与讨论 | 第59-69页 |
3.1.2.1 银纳米火山阵列的制备 | 第59-62页 |
3.1.2.2 银纳米火山阵列的光学性质 | 第62-66页 |
3.1.2.3 纳米火山阵列的颜色显示的调节 | 第66-67页 |
3.1.2.4 具有响应性的单色显示 | 第67-69页 |
3.1.3 小结 | 第69页 |
第二节 基于纳米圆盘/火山复合阵列的限域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 第69-84页 |
3.2.1 实验部分 | 第70-72页 |
3.2.1.1 实验材料 | 第70-71页 |
3.2.1.2 纳米圆盘/火山复合阵列的制备 | 第71页 |
3.2.1.3 人IgG-羊抗人IgG免疫反应检测 | 第71页 |
3.2.1.4 FDTD模拟 | 第71-72页 |
3.2.1.5 仪器设备 | 第72页 |
3.2.2 结果与讨论 | 第72-84页 |
3.2.2.1 纳米圆盘/火山复合阵列的制备和光学性质 | 第72-76页 |
3.2.2.2 纳米圆盘/火山复合阵列的结构参数对光学性质的影响 | 第76-80页 |
3.2.2.3 纳米圆盘/火山复合阵列的传感性能 | 第80-82页 |
3.2.2.4 纳米圆盘/火山复合阵列的限域生物检测 | 第82-84页 |
3.2.3 小结 | 第84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四章 中空纳米锥阵列的共振特性研究及应用 | 第85-121页 |
第一节 具有增强透射的拓扑连续膜 | 第85-98页 |
4.1.1 实验部分 | 第86-87页 |
4.1.1.1 实验材料 | 第86页 |
4.1.1.2 银中空纳米锥阵列的制备 | 第86-87页 |
4.1.1.3 FDTD模拟 | 第87页 |
4.1.1.4 仪器设备 | 第87页 |
4.1.2 结果与分析 | 第87-98页 |
4.1.2.1 中空纳米锥阵列的制备 | 第87-90页 |
4.1.2.2 中空纳米锥阵列的增强透射 | 第90-95页 |
4.1.2.3 中空纳米锥阵列的传感性能 | 第95-98页 |
4.1.3 小结 | 第98页 |
第二节 基于中空纳米锥阵列的智能显色 | 第98-106页 |
4.2.1 实验部分 | 第99-100页 |
4.2.1.1 实验材料 | 第99页 |
4.2.1.2 金中空纳米锥阵列的制备 | 第99-100页 |
4.2.1.3 FDTD模拟 | 第100页 |
4.2.1.4 仪器设备 | 第100页 |
4.2.2 结果与讨论 | 第100-106页 |
4.2.2.1 金中空纳米锥阵列制备过程 | 第100-106页 |
4.2.3 小结 | 第106页 |
第三节 具有各向异性光学性质的非对称半锥/纳米孔阵列 | 第106-119页 |
4.3.1 实验部分 | 第107-108页 |
4.3.1.1 实验材料 | 第107页 |
4.3.1.2 非对称半锥/纳米孔阵列的制备 | 第107页 |
4.3.1.3 FDTD模拟 | 第107-108页 |
4.3.1.4 仪器设备 | 第108页 |
4.3.2 结果与讨论 | 第108-119页 |
4.3.2.1 非对称半锥/纳米孔阵列的制备 | 第108-111页 |
4.3.2.2 非对称半锥/纳米孔阵列光学透射的极化特性 | 第111-113页 |
4.3.2.3 不同结构参数的非对称半锥/纳米孔阵列在不同偏振光下的光学性质 | 第113-114页 |
4.3.2.4 非对称的角度依赖光学透射 | 第114-116页 |
4.3.2.5 基于三维非对称性质的初步应用 | 第116-119页 |
4.3.3 小结 | 第119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9页 |
作者简介 | 第13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39-142页 |
致谢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