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六区低阻油气藏测井解释评价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低阻油气藏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1 低阻油气藏成因机理研究现状 | 第9页 |
1.2.2 低阻油气藏识别方法研究现状 | 第9页 |
1.2.3 低阻油气藏饱和度模型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1-12页 |
第2章 低阻油气藏成因机理研究 | 第12-21页 |
2.1 低阻油气藏地质成因 | 第12-15页 |
2.1.1 油田地质概况 | 第12-14页 |
2.1.2 低阻油气藏流体特征与压力分析 | 第14-15页 |
2.2 高束缚水饱和度 | 第15-16页 |
2.3 含泥质的影响 | 第16-19页 |
2.3.1 泥质含量的影响 | 第16-17页 |
2.3.2 粘土附加导电性 | 第17-19页 |
2.4 地层水矿化度 | 第19-20页 |
2.5 砂泥岩薄互层发育 | 第20页 |
2.6 骨架导电矿物 | 第20-21页 |
第3章 低阻油气藏测井识别方法研究 | 第21-35页 |
3.1 深侧向-自然电位异常幅度相对值交会图法 | 第21-24页 |
3.2 改进的电阻率-孔隙度交会图法 | 第24-28页 |
3.3 利用压力梯度曲线识别低阻油层 | 第28-32页 |
3.4 结合地震地质的多井对比识别低阻油层 | 第32-33页 |
3.5 束缚水饱和度-含水饱和度交会图法 | 第33-35页 |
第4章 低阻油气藏定量解释模型研究 | 第35-40页 |
4.1 泥质含量定量解释 | 第35-36页 |
4.2 孔隙度定量解释 | 第36-37页 |
4.3 渗透率定量解释 | 第37页 |
4.4 含水饱和度的定量解释模型研究 | 第37-40页 |
第5章 苏丹六区低阻油气藏定量评价的应用 | 第40-54页 |
5.1 N油田定量评价效果分析 | 第40-52页 |
5.1.1 基于录井信息的泥质含量计算效果分析 | 第40-42页 |
5.1.2 对比岩心资料的孔隙度计算效果分析 | 第42-43页 |
5.1.3 基于岩心资料的渗透率经验公式 | 第43-44页 |
5.1.4 m,n值的确定 | 第44-46页 |
5.1.5 地层水电阻率的确定 | 第46-48页 |
5.1.6 利用印度尼西亚公式计算饱和度效果分析 | 第48-49页 |
5.1.7 利用J函数计算饱和度效果分析 | 第49-52页 |
5.2 N油田低阻油层潜在资源分析预测 | 第52-5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