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地震勘探论文

近地表吸收反演与补偿方法研究及其在大港油田的应用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2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7-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1.2.1 品质因子估算第8-9页
        1.2.2 Q的频率依赖性第9页
        1.2.3 基于微测井资料的近地表吸收参数反演第9-10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第10-12页
        1.3.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2 关键技术第11页
        1.3.3 论文结构第11-12页
第2章 近地表Q因子估算影响因素分析第12-32页
    2.1 常规Q值求取方法的局限性第12-14页
        2.1.1 品质因子Q第12-13页
        2.1.2 传统Q值求取方法第13页
        2.1.3 谱比法的基本原理第13-14页
    2.2 几种常用的微测井观测系统第14-18页
        2.2.1 上行波微测井第15页
        2.2.2 下行波微测井第15-16页
        2.2.3 井间地震第16-17页
        2.2.4 井地联合微测井采集第17-18页
    2.3 近地表Q值反演的影响因素第18-32页
        2.3.1 激发子波的差异第18-21页
        2.3.2 检波点耦合的差异第21-25页
        2.3.3 近场的影响第25-28页
        2.3.4 面波的影响第28-29页
        2.3.5 浅层折射波的影响第29-30页
        2.3.6 虚反射的影响第30-32页
第3章 基于线性回归的吸收参数层析反演第32-44页
    3.1 方法原理第32-34页
    3.2 实际应用第34-44页
第4章 线性回归Q因子估算误差分析第44-51页
    4.1 误差估算第44-46页
    4.2 模型试验误差对比第46-47页
    4.3 实例研究第47-51页
第5章 频变Q因子非线性反演第51-61页
    5.1 时间方向的线性拟合第51-52页
    5.2 二参数法(TPM)估算Q值第52-54页
    5.3 井间观测系统估算Q值第54-56页
    5.4 实际应用第56-61页
        5.4.1 实验点一第56-59页
        5.4.2 实验点二第59-61页
第6章 近地表吸收补偿第61-67页
    6.1 近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第61-62页
    6.2 低速带Q值估算第62-65页
    6.3 补偿前后对比第65-67页
第7章 结论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致谢第72-7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沁水盆地沁南区块石炭—二叠系煤层断裂特征及识别技术
下一篇:苏丹六区低阻油气藏测井解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