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油田发2区块热经济学用能分析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4页 |
|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来源 | 第7页 |
| 1.2 油田地面集输系统能耗现状 | 第7-8页 |
| 1.3 地面集输系统用能分析方法 | 第8-13页 |
| 1.3.1 焓分析方法 | 第8-9页 |
| 1.3.2 熵分析方法 | 第9页 |
| 1.3.3 (火用)分析方法 | 第9-11页 |
| 1.3.4 热经济学分析方法 | 第11-13页 |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第2章 发2区块能量平衡及用能分析 | 第14-36页 |
| 2.1 发2区块集输工艺简介 | 第14-15页 |
| 2.2 主要能耗设备能量平衡 | 第15-19页 |
| 2.2.1 加热炉能量平衡模型 | 第15-17页 |
| 2.2.2 外输增压泵机组能量平衡模型 | 第17-18页 |
| 2.2.3 外输管道能量损失 | 第18-19页 |
| 2.3 发2区块集输过程焓分析 | 第19-28页 |
| 2.3.1 发2区块能量平衡模型 | 第19-20页 |
| 2.3.2 加热炉能量平衡分析 | 第20-24页 |
| 2.3.3 泵能量平衡分析 | 第24页 |
| 2.3.4 发2接转站站效分析 | 第24-26页 |
| 2.3.5 外输管道管效分析 | 第26-28页 |
| 2.4 发2区块集输过程(火用)分析 | 第28-34页 |
| 2.4.1 发2区块(火用)平衡模型 | 第28-30页 |
| 2.4.2 加热炉(火用)效率分析 | 第30-31页 |
| 2.4.3 泵(火用)效率分析 | 第31-32页 |
| 2.4.4 发2接转站(火用)效率分析 | 第32-33页 |
| 2.4.5 外输管道(火用)效率分析 | 第33-34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3章 发2区块热经济学建模及分析 | 第36-49页 |
| 3.1 矩阵模式热经济学 | 第36-39页 |
| 3.1.1 矩阵模式热经济学相关定义 | 第36-37页 |
| 3.1.2 热经济学成本计算矩阵 | 第37-38页 |
| 3.1.3 补充方程建立原则 | 第38-39页 |
| 3.2 发2区块热经济学分析 | 第39-45页 |
| 3.2.1 发2区块热经济学建模 | 第39-41页 |
| 3.2.2 发2区块热经济模型求解 | 第41-45页 |
| 3.3 改进方法后的热经济学成本 | 第45-4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4章 可再生能源一体化供热装置热经济学评价 | 第49-55页 |
| 4.1 可再生能源一体化供热装置 | 第49-50页 |
| 4.2 改造后发2区块热经济学建模及求解 | 第50-54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一体化装置热经济学运行优化研究 | 第55-64页 |
| 5.1 一体化装置处理量及最优工作点 | 第55页 |
| 5.2 一体化装置热经济学运行优化建模 | 第55-57页 |
| 5.3 一体化装置热经济学运行优化模型求解 | 第57-62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4-66页 |
| 6.1 结论 | 第64页 |
| 6.2 建议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