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新诗论文

农冠品诗歌族性写作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33页
    一、选题缘起、对象和目的第8-9页
    二、相关研究回顾第9-28页
    三、研究方法和意义第28-33页
第一章 农冠品诗歌族性创作背景及作品综述第33-75页
    第一节 族群族性整合背景第33-39页
        一、建国前的族群认知第33-37页
        二、建国后族性整合与广西民族文学的勃兴第37-39页
    第二节 地方知识背景第39-48页
        一、五山乡社会概况和历史沿革第40-41页
        二、村落社区第41-46页
        三、口述资料中的建国初期的三合村情况第46-48页
    第三节 农冠品主要人生和创作经历第48-53页
        一、疾苦的童年和艰辛的求学经历第48-49页
        二、对民间文学的热爱和整理第49-51页
        三、诗歌作品的主要创作经历第51-53页
    第四节 农冠品著作及诗歌作品综述第53-75页
        一、作品概况第53-56页
        二、诗歌作品体系第56-69页
        三、情感内涵及发展主线第69-75页
第二章 农冠品诗歌族性内涵的呈现及书写第75-118页
    第一节 农冠品诗歌的族性内涵第75-79页
        一、族性构成要素第75-76页
        二、族性构成的核心第76-79页
    第二节 农冠品诗歌族性叙述过程及方法第79-108页
        一、象征第79-95页
        二、“实在”叙述第95-108页
    第三节 农冠品诗歌族性写作的维度第108-118页
        一、族群历史记忆之“网”的编织第108-113页
        二、族性叙述维度第113-118页
第三章 农冠品诗歌族性写作语境第118-127页
    第一节 民族建设语境第118-123页
        一、民族建设语境下“自塑”和“认同”第118-119页
        二、民族话语释放与民俗、地域视野的选择第119-121页
        三、民族国家政治话语对单向度族性叙述维度的捕捉第121-123页
    第二节 文学交流语境第123-127页
        一、民族书写主题的延继第123-124页
        二、场域文学交流资本的获得第124-127页
结语第127-131页
附件 1:关于农冠品诗歌族性叙述创作背景的调查报告第131-137页
附件 2:悲与欢都要报以真情 ——农冠品家乡田野调查日记第137-142页
附件 3:农冠品访谈记录整理第142-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57页
后记第157-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词“呢”“吗”的研究
下一篇:境遇式女性关怀—刘震云笔下的女性形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