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的真实:新纪录电影“真实观”探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9-13页 |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纪录电影的“真实”与“虚构” | 第13-19页 |
| 第一节 “真实” | 第14-15页 |
| 第二节 “虚构” | 第15-17页 |
| 第三节 “真实”与“虚构”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纪录电影“真实观”历史演变 | 第19-26页 |
| 第一节 1920—40年代:虚构与纪实混生共存 | 第19-22页 |
| 一 弗拉哈迪:“再现真实” | 第19-20页 |
| 二 格里尔逊:“打造真实” | 第20-21页 |
| 三 维尔托夫:“整体真实” | 第21-22页 |
| 第二节 1950—60年代:虚构与纪实界线明晰 | 第22-24页 |
| 一 美国“直接电影” | 第22-23页 |
| 二 法国“真理电影” | 第23-24页 |
| 第三节 1980—90年代:虚构与纪实重新融合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新纪录电影“真实观”的确立 | 第26-34页 |
| 第一节 新纪录电影里的真实观 | 第26-28页 |
| 第二节 新纪录电影的虚构动因 | 第28-34页 |
| 一 技术媒介的进步 | 第28-30页 |
| 二 心理层面的需求 | 第30-34页 |
| 第四章 新纪录电影创作手法与商业效应 | 第34-41页 |
| 第一节 新纪录电影的创作手法 | 第34-39页 |
| 一 叙述个人化 | 第34-35页 |
| 二 采访鲜明化 | 第35页 |
| 三 主观性介入 | 第35-36页 |
| 四 剧情化叙事 | 第36-38页 |
| 五 间离性效果 | 第38页 |
| 六 反讽式意味 | 第38-39页 |
| 第二节 新纪录电影的商业效应 | 第39-41页 |
| 结语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