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10-16页 |
1.1 作物连作障碍的产生与危害 | 第10-11页 |
1.2 作物连作障碍发生的原因 | 第11-14页 |
1.2.1 土壤理化性质恶化 | 第11-12页 |
1.2.2 土壤微生物环境恶化 | 第12-13页 |
1.2.3 作物化感自毒作用 | 第13-14页 |
1.3 甘蔗与连作障碍 | 第14-16页 |
1.3.1 甘蔗概述 | 第14页 |
1.3.2 甘蔗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3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15-1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26页 |
2.1 试验设计 | 第16页 |
2.2 样品采集 | 第16页 |
2.3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 第16-17页 |
2.4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17-25页 |
2.4.1 甘蔗发芽率、分蘖率或发株率调查 | 第17页 |
2.4.2 甘蔗苗数消长动态及蔗茎生长速率调查 | 第17页 |
2.4.3 甘蔗品质指标的测定 | 第17页 |
2.4.4 甘蔗产量性状调查 | 第17-18页 |
2.4.5 蔗叶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18页 |
2.4.6 蔗叶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测定 | 第18-19页 |
2.4.7 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和pH值的测定 | 第19-21页 |
2.4.8 土壤铵态氮及硝态氮的测定 | 第21页 |
2.4.9 土壤有效铜、锌、铁元素的测定 | 第21-22页 |
2.4.10 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 | 第22-24页 |
2.4.11 土壤酚酸及有机酸的测定 | 第24-25页 |
2.5 统计方法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50页 |
3.1 甘蔗生长状况的比较与分析 | 第26-34页 |
3.1.1 甘蔗农艺性状比较与分析 | 第26-28页 |
3.1.2 甘蔗叶片生长状况的比较与分析 | 第28-31页 |
3.1.3 甘蔗蔗茎品质及产量的比较与分析 | 第31-34页 |
3.2 甘蔗根际土壤养分状况的比较与分析 | 第34-39页 |
3.2.1 土壤pH值 | 第34-35页 |
3.2.2 土壤有机质 | 第35-36页 |
3.2.3 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 | 第36-37页 |
3.2.4 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 | 第37页 |
3.2.5 土壤微量矿质元素养分含量 | 第37-39页 |
3.3 甘蔗根际土壤酶活性的比较与分析 | 第39-43页 |
3.3.1 土壤脲酶活性 | 第39-40页 |
3.3.2 土壤磷酸酶活性 | 第40-41页 |
3.3.3 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 | 第41-42页 |
3.3.4 土壤转化酶活性 | 第42-43页 |
3.4 甘蔗根际土壤中化感物质的研究 | 第43-45页 |
3.4.1 甘蔗根际土壤有机酸含量的比较与分析 | 第43-44页 |
3.4.2 甘蔗根际土壤酚酸含量的比较与分析 | 第44-45页 |
3.5 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45-50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50-57页 |
4.1 讨论 | 第50-55页 |
4.1.1 连作与甘蔗生长状况的关系 | 第50-51页 |
4.1.2 连作与土壤养分变化的关系 | 第51-52页 |
4.1.3 连作与土壤酶活性变化的关系 | 第52-53页 |
4.1.4 连作与土壤化感物质的关系 | 第53-54页 |
4.1.5 连作土壤中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化感物质的关系 | 第54-55页 |
4.2 结论 | 第55-56页 |
4.3 试验的局限性与展望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附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