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负荷预测在配电网规划中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2 饱和负荷预测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3 本文拟开展的工作 | 第13-15页 |
| 2 饱和负荷预测 | 第15-25页 |
| 2.1 饱和负荷的概念 | 第15-17页 |
| 2.2 负荷达到饱和的基本特性 | 第17-19页 |
| 2.3 电力需求达到饱和的判定指标 | 第19-20页 |
| 2.4 城市电力饱和负荷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22页 |
| 2.5 实际负荷预测中的难点及对策 | 第22-24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3 饱和负荷预测的方法研究 | 第25-32页 |
| 3.1 负荷密度法 | 第25-27页 |
| 3.1.1 负荷密度法的数学模型 | 第25-26页 |
| 3.1.2 负荷密度法的优点 | 第26-27页 |
| 3.2 Logistic模型法 | 第27-29页 |
| 3.2.1 传统Logistic模型法的数学模型 | 第27-28页 |
| 3.2.2 改进Logistic模型法的数学模型 | 第28-29页 |
| 3.3 人均饱和用电量法 | 第29-30页 |
| 3.4 系统动力学与计量经济学法 | 第30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4 基于负荷密度法的禹州市饱和负荷预测 | 第32-49页 |
| 4.1 研究工作背景与主要目标 | 第32页 |
| 4.2 禹州中心城区现状分析 | 第32-34页 |
| 4.2.1 地区概况 | 第32页 |
| 4.2.2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 第32-33页 |
| 4.2.3 禹州市电力系统现状 | 第33-34页 |
| 4.3 基于负荷密度法的禹州市饱和负荷预测 | 第34-48页 |
| 4.3.1 城区部分饱和负荷预测——空间负荷密度指标法预测 | 第34页 |
| 4.3.2 地块划分 | 第34-37页 |
| 4.3.3 负荷密度指标调查 | 第37-42页 |
| 4.3.4 住宅建筑和民用建筑负荷需用系数的选取 | 第42-44页 |
| 4.3.5 同时率的选取 | 第44-45页 |
| 4.3.6 负荷密度指标结果选取 | 第45-46页 |
| 4.3.7 饱和负荷预测结果 | 第46-48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5 基于Logistic模型法的禹州市饱和负荷预测 | 第49-61页 |
| 5.1 Logistic曲线的四阶段划分理论 | 第49-50页 |
| 5.2 Logistic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50-53页 |
| 5.3 基于Logistic模型法的禹州市饱和负荷预测 | 第53-58页 |
| 5.4 两种方法预测结果的分析校核 | 第58-60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 6.1 结论 | 第61-62页 |
| 6.2 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附录A | 第66-70页 |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