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COG绑定后的压合偏差自动视觉检测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1.1 引言第11-14页
        1.1.1 COG技术简述第11-13页
        1.1.2 课题来源以及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4-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6页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第16-18页
第二章 图像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第18-24页
    2.1 图像采集系统简述第18-19页
    2.2 微分干涉模块原理简述第19-20页
    2.3 图像采集系统子模块及其实现第20-22页
    2.4 实时图像采集流程第22-23页
    2.5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导电粒子绑定区域提取模块的设计以及实现第24-45页
    3.1 Mark点的识别与中心坐标的获取第24-32页
        3.1.1 获取Mark点模板图像第24-25页
        3.1.2 基于模板匹配的Mark图像识别第25-30页
        3.1.3 Mark点中心坐标的获取第30-32页
    3.2 ITO玻璃线路区域分割第32-43页
        3.2.1 图像增强处理第33-36页
        3.2.2 图像光照不均校正第36-40页
        3.2.3 外轮廓提取第40-42页
        3.2.4 线路区域分割第42-43页
    3.3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导电粒子绑定偏移计算模型的设计以及实现第45-69页
    4.1 偏位特征分析以及计算模型设计第45-47页
        4.1.1 偏位特征分析第45-46页
        4.1.2 计算模型设计第46-47页
    4.2 自适应线路参数的获取第47-52页
        4.2.1 单BUMP的ITO线路宽度第48-49页
        4.2.2 ITO线路之间缝隙的获取第49-50页
        4.2.3 ITO线路上BUMP个数的计算第50-51页
        4.2.4 判断ITO线路是否为连通线路第51-52页
    4.3 ITO线路中粒子位置的提取第52-63页
        4.3.1 图像去噪第52-55页
        4.3.2 粒子特征提取第55-63页
    4.4 压合偏位计算第63-68页
        4.4.1 bump区域分割第63-67页
        4.4.2 结果计算第67-68页
    4.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实时人机交互界面模块的设计以及实现第69-91页
    5.1 人机交互界面模块设计流程第69-71页
    5.2 界面编程环境第71-73页
        5.2.1 QT的消息机制简述第71-72页
        5.2.2 QT的图形视图框架简述第72-73页
    5.3 标准档文件读写第73-74页
    5.4 建标模块第74-88页
        5.4.1 相机参数信息获取模块第76-78页
        5.4.2 MARK点定位信息获取模块第78-80页
        5.4.3 ITO线路分割信息获取模块第80-83页
        5.4.4 自适应参数模块第83-85页
        5.4.5 BUMP区域分割以及偏位计算模块第85-88页
    5.5 实时检测模块第88-90页
        5.5.1 检测前准备工作第88-89页
        5.5.2 实时检测流程第89页
        5.5.3 计算结果后处理模块第89-90页
    5.6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第91-93页
    6.1 论文总结第91-92页
    6.2 工作展望第92-93页
致谢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98-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图上高效的子图匹配算法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复杂环境中RFID阅读器管理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