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权益保护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5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8-9页
        1.1.2 选题的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思路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页
    1.4 本文的创新点第14-15页
第二章 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权益保护的理论分析第15-20页
    2.1 失地农民与农民市民化第15-17页
        2.1.1 失地农民第15页
        2.1.2 农民市民化第15-17页
    2.2 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权益保护的理论基础第17-19页
        2.2.1 马斯洛需求理论第17-18页
        2.2.2 人权理论第18页
        2.2.3 包容性发展理论第18-19页
    2.3 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权益的界定第19页
    2.4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三章 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权益诉求分析第20-27页
    3.1 生存权第20-21页
        3.1.1 基本生活方面第20页
        3.1.2 人格尊严方面第20-21页
        3.1.3 土地财产方面第21页
    3.2 发展权第21-24页
        3.2.1 就业选择方面第21-22页
        3.2.2 教育环境方面第22页
        3.2.3 政治权利方面第22-23页
        3.2.4 文化需求方面第23-24页
    3.3 社会保障权第24-27页
        3.3.1 保险保障方面第24-25页
        3.3.2 福利待遇方面第25页
        3.3.3 救助渠道方面第25-26页
        3.3.4 优抚力度方面第26-27页
第四章 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权益诉求满足状况的实证研究--以天津近郊区为例第27-50页
    4.1 调研的基本情况第27-28页
        4.1.1 调研对象的确定第27页
        4.1.2 调研区域概况第27-28页
    4.2 天津近郊区失地农民市民化权益诉求满足状况的统计分析第28-37页
        4.2.1 数据采集第28-29页
        4.2.2 天津示范小城镇建设中失地农民市民化现状第29-37页
    4.3 天津近郊区失地农民市民化程度评价第37-45页
        4.3.1 天津近郊区失地农民市民化程度评价的方法概述第37-38页
        4.3.2 天津近郊区失地农民市民化程度评价的实证测量第38-45页
    4.4 天津市近郊区失地农民市民化权益保护状况的原因分析第45-50页
        4.4.1 政府角度第45-47页
        4.4.2 社会角度第47-48页
        4.4.3 个人角度第48-50页
第五章 保障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权益的对策建议第50-55页
    5.1 政策制度和管理的创新与引导第50-52页
        5.1.1 推进二元户籍制度改革第50页
        5.1.2 建立合理的土地制度第50-51页
        5.1.3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第51-52页
        5.1.4 规范政府在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行为第52页
    5.2 社会环境的优化第52-53页
        5.2.1 倡导积极健康的社会行为第52-53页
        5.2.2 加强自身参与力度第53页
    5.3.失地农民实现自身的“转型”第53-55页
        5.3.1 提高就业技能与法律维权意识第53页
        5.3.2 转变观念促进主动市民化第53-54页
        5.3.3 加强与原有市民的文化交流第54-5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6.1 研究结论第55页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0-61页
附录第61-80页
致谢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省莽人技贫困境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五常市水稻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