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改性凹凸棒石黏土吸附剂对磷和砷的吸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一 文献综述第10-18页
    1.1 凹凸棒石黏土矿第10-12页
        1.1.1 凹凸棒石黏土的发现第10页
        1.1.2 凹凸棒石黏土的种类第10-11页
        1.1.3 基本结构特征第11页
        1.1.4 凹凸棒石黏土矿的应用与分布第11-12页
    1.2 凹凸棒石黏土吸附剂第12-14页
        1.2.1 凹凸棒石的吸附形式第12页
        1.2.2 凹凸棒石的吸附特性第12-13页
        1.2.3 凹凸棒石的研究现状与应用第13页
        1.2.4 近期凹凸棒石的发展情况第13-14页
    1.3 凹凸棒石黏土的改性第14-16页
        1.3.1 强酸改性凹凸棒石黏土吸附剂第14-15页
        1.3.2 热改性凹凸棒石黏土吸附剂第15页
        1.3.3 碱改性凹凸棒石黏土吸附剂第15页
        1.3.4 有机改性凹凸棒石黏土吸附剂第15-16页
    1.4 论文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相关内容第16-18页
二 实验部分第18-34页
    2.1 硫酸改性凹凸棒石黏土吸附剂第18-21页
        2.1.1 实验所用化学仪器和药品第18页
        2.1.2 吸附实验和计算推导第18-19页
        2.1.3 硫酸改性土的制备第19-20页
        2.1.4 显色试剂的配制第20-21页
        2.1.5 校准曲线的绘制第21页
    2.2 盐酸改性凹凸棒石黏土吸附剂第21-23页
        2.2.1 实验所用化学仪器和药品第21-22页
        2.2.2 盐酸改性土的制备方法第22-23页
    2.3 乙酸改性凹凸棒石黏土吸附剂第23-24页
        2.3.1 实验所用化学仪器和药品第23页
        2.3.2 乙酸改性土的制备方法第23-24页
    2.4 有机改性凹凸棒石黏土吸附剂第24-27页
        2.4.1 实验所用化学仪器和药品第24-25页
        2.4.2 有机改性土的制备方法第25-27页
    2.5 不同方法改性凹凸棒石黏土吸附剂的表征第27-32页
        2.5.1 红外光谱的分析第27-29页
        2.5.2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表征第29-31页
        2.5.3 XRD的表征与分析第31-32页
    2.6 本章小结第32-34页
三 改性凹凸棒石吸附剂性能的研究第34-62页
    3.1 酸改性凹凸棒石黏土吸附剂对磷的吸附研究第34-42页
        3.1.1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4-35页
        3.1.2 时间对不同浓度硫酸改性土吸附性能的影响第35-37页
        3.1.3 时间对不同浓度盐酸改性土吸附性能的影响第37-38页
        3.1.4 时间对不同浓度醋酸改性土吸附性能的影响第38-39页
        3.1.5 时间对不同有机试剂含量改性土吸附性能的影响第39-41页
        3.1.6 时间对最优组分改性土吸附性能的影响第41-42页
    3.2 其他因子对吸附率的影响第42-46页
        3.2.1 温度对四组最优改性土吸附率的影响第42-43页
        3.2.2 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3-44页
        3.2.3 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4-46页
    3.3 结合实验选取最优吸附条件第46-47页
    3.5 改性凹凸棒黏土对砷吸附性能的研究第47-49页
        3.5.1 砷的实际测定方法第47-48页
        3.5.2 实验所需试剂第48-49页
    3.6 探究影响改性凹凸棒石黏土吸附剂吸附的因子第49-56页
        3.6.1 砷标准曲线的绘制第49-50页
        3.6.2 时间对不同浓度硫酸改性土吸附性能的影响第50-51页
        3.6.3 时间对不同浓度盐酸改性土吸附性能的影响第51-53页
        3.6.4 时间对不同浓度醋酸改性土吸附性能的影响第53-54页
        3.6.5 时间对不同有机试剂含量改性土吸附性能的影响第54-55页
        3.6.6 时间对最优组分改性土吸附性能的影响第55-56页
    3.7 其他因子对吸附率的影响第56-61页
        3.7.1 温度对吸附率的影响第56-58页
        3.7.2 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58-59页
        3.7.3 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59-61页
        3.7.4 结合实验选取最优吸附条件第61页
    3.8 本章小结第61-62页
四 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研究第62-78页
    4.1 吸附等温线第62-63页
        4.1.1 吸附模型第62页
        4.1.2 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第62-63页
        4.1.3 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第63页
    4.2 吸附热力学第63-72页
        4.2.1 改性土对磷的吸附等温模型第63-68页
        4.2.3 改性土对砷的吸附等温模型第68-72页
    4.3 吸附动力学第72-77页
    4.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结论第78-80页
致谢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论文发表情况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掺量铜尾矿加气混凝土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在铜离子检测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