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马栏革命根据地的民众动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3-14页 |
1.4.1 本文的重点 | 第13页 |
1.4.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1.5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4-17页 |
1.5.1 马栏革命根据地 | 第14-16页 |
1.5.2 “民众动员”的界定 | 第16-17页 |
2 马栏革命根据地民众动员的背景分析 | 第17-19页 |
2.1 国内时局的变革 | 第17页 |
2.2 中共的抗战主张 | 第17-19页 |
3 马栏革命根据地的民众动员机制 | 第19-46页 |
3.1 民主政权的建设是民众动员的保障 | 第19-24页 |
3.1.1 民众广泛参与民主普选活动 | 第19-22页 |
3.1.2 群团组织的建设发展 | 第22-23页 |
3.1.3 统一战线中的回民政策 | 第23-24页 |
3.2 调整经济利益关系是民众动员的关键 | 第24-31页 |
3.2.1 土地政策改革 | 第24-25页 |
3.2.2 扎实开展减租减息运动 | 第25-26页 |
3.2.3 多措并举促生产 | 第26-31页 |
3.3 文化事业是民众动员的精神动力 | 第31-36页 |
3.3.1 党的喉舌——《关中报》 | 第31-34页 |
3.3.2 文化战线上的繁荣景象 | 第34-36页 |
3.4 根据地民众教育与民众动员相辅相成 | 第36-46页 |
3.4.1 干部教育为革命提供智力支持 | 第36-42页 |
3.4.2 国民教育为革命提供人才保障 | 第42-44页 |
3.4.3 社会教育提高群众政治觉悟 | 第44-46页 |
4 马栏革命根据地的民众动员的启示 | 第46-48页 |
4.1 巩固了马栏革命根据地政权 | 第46页 |
4.2 提高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 | 第46-47页 |
4.3 “马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 第47-48页 |
5 结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