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导论 | 第13-21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4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8-19页 |
(二)社会调查法 | 第19页 |
(三)数据分析法 | 第19页 |
四、论文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19-21页 |
(一)研究重点 | 第19页 |
(二)研究难点 | 第19-20页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一章 回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21-30页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 第21-22页 |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 第22-24页 |
(一)认同的概念和基本理论 | 第22-23页 |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涵义 | 第23-24页 |
三、回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 | 第24-30页 |
(一)回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意义 | 第25-26页 |
(二)回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必要性 | 第26-28页 |
(三)回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特殊性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回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基本内容与原则 | 第30-38页 |
一、回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基本内容 | 第30-34页 |
(一)国家层面 | 第30-31页 |
(二)社会层面 | 第31-32页 |
(三)个人层面 | 第32-34页 |
二、回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基本原则 | 第34-38页 |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动摇 | 第34-35页 |
(二)尊重回族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 第35-36页 |
(三)注重以人为本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回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现状分析 | 第38-48页 |
一、回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状况的实证分析 | 第38-44页 |
(一)关于回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整体状况 | 第38-41页 |
(二)关于回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41-44页 |
二、回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 第44-48页 |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 第44-45页 |
(二)家庭环境的局限 | 第45-46页 |
(三)教育水平的相对落后 | 第46-47页 |
(四)个人因素的限制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回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对策 | 第48-65页 |
一、构建回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体系 | 第48-52页 |
(一)明确认同教育的理念 | 第48-49页 |
(二)构建认同教育的载体 | 第49-51页 |
(三)探索认同教育的模式 | 第51-52页 |
二、提升回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实效性 | 第52-55页 |
(一)提高认同教育的针对性 | 第52-53页 |
(二)体现认同教育的时代性 | 第53-54页 |
(三)区分认同教育的层次性 | 第54-55页 |
三、拓展回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方法 | 第55-59页 |
(一)探索认同教育方法的多样性 | 第55-56页 |
(二)提升认同教育方法的可行性 | 第56-57页 |
(三)加强认同教育方法的创新性 | 第57-59页 |
四、优化回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环境 | 第59-62页 |
(一)优化社会环境 | 第59-60页 |
(二)优化教育环境 | 第60-61页 |
(三)优化家庭环境 | 第61-62页 |
五、完善回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机制 | 第62-65页 |
(一)尊重回族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 第62-63页 |
(二)发挥教育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的主导和示范作用 | 第63页 |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评价机制 | 第63-65页 |
结束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一 访谈提纲 | 第71-72页 |
附二 问卷调查 | 第72-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