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无机化学工业论文--无机酸生产论文

硫酸渣、红土矿煤基自还原提铁和制备镍铁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2页
    1.1 硫酸渣资源概况第11-12页
    1.2 硫酸渣利用情况第12-14页
        1.2.1 用作水泥生产的辅料第12页
        1.2.2 作为生产烧结矿的辅助含铁原料第12-13页
        1.2.3 有色金属含量较高硫酸渣的高温氯化法处理第13页
        1.2.4 硫酸渣的浮选、烧结处理第13页
        1.2.5 烧渣的选矿处理第13-14页
    1.3 镍的性质第14-15页
    1.4 镍的用途第15-16页
    1.5 镍资源概况第16-17页
        1.5.1 镍资源分类第16-17页
        1.5.2 镍资源分布及开发现状第17页
    1.6 红土镍矿的处理方法第17-21页
        1.6.1 火法冶炼工艺第17-18页
        1.6.2 湿法冶炼工艺第18-20页
        1.6.3 火法-湿法结合工艺第20页
        1.6.4 其它处理工艺第20-21页
        1.6.5 红土矿处理方法小结与展望第21页
    1.7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第21-22页
        1.7.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1页
        1.7.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第21-22页
第二章 硫酸渣、红土矿煤基自还原机理第22-28页
    2.1 内配煤球团中金属氧化物自还原的机理第22-26页
        2.1.1 内配煤球团自还原热力学第22-24页
        2.1.2 高碱度内配煤球团自还原动力学第24-26页
    2.2 高碱度内配煤球团渣铁分离机理第26页
    2.3 硫酸渣高温自还原过程的脱硫机理分析第26-28页
第三章 硫酸渣煤基自还原制备铁颗粒实验研究第28-44页
    3.1 实验设计方案第28-29页
        3.1.1 原料物理化学性质第28-29页
    3.2 硫酸渣S1煤基自还原研究第29-33页
        3.2.1 硫酸渣S1煤基自还原配料第29-30页
        3.2.2 压块及还原方法第30页
        3.2.3 试验结果第30-32页
        3.2.4 金属收得率及脱硫率计算第32-33页
    3.3 硫酸渣S2煤基自还原研究第33-44页
        3.3.1 配料计算第33-34页
        3.3.2 压块的配料组成第34-35页
        3.3.3 压块理论化学成分第35页
        3.3.4 实验样品编号第35-36页
        3.3.5 试样制备及实验方法第36页
        3.3.6 实验结果第36-39页
        3.3.7 试样的金属收得率,脱硫率和脱磷率第39-41页
        3.3.8 试样2.5-10-0还原磁选样的XRD分析第41-42页
        3.3.9 实验总结第42-44页
第四章 红土矿煤基自还原、熔融分离制备镍铁的研究第44-63页
    4.1 原料物理化学性质第44-46页
        4.1.1 红土矿预处理第44-45页
        4.1.2 原料物化性能检测第45-46页
    4.2 试验方案第46-50页
        4.2.1 配料及还原方案第46页
        4.2.2 配料计算第46-48页
        4.2.3 压块配料组成第48页
        4.2.4 压块配料比和理论化学成分第48-50页
    4.3 试样制备及实验方法第50页
        4.3.1 试样制备第50页
        4.3.2 还原试验第50页
    4.4 实验结果与试样失重第50-54页
        4.4.1 试样还原及熔分后形貌第50-54页
        4.4.2 试样失重第54页
    4.5 实验结果分析第54-61页
        4.5.1 红土矿内配碳压块还原后高温熔分第54-56页
        4.5.2 红土矿内配碳压块还原后细磨磁选第56-58页
        4.5.3 海绵铁和镍铁粉的电镜结果分析第58-60页
        4.5.4 海绵铁粒度与细磨时间的分析第60-61页
    4.6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5.1 结论第63-64页
    5.2 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致谢第69-70页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0-71页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防辐射水泥熟料的制备及其防辐射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掺杂二氧化铬的半金属性和磁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