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0-15页 |
1.临床资料 | 第10-11页 |
1.1 一般资料 | 第10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10-11页 |
1.3 病例选择 | 第11页 |
2.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2.1 病例分组 | 第11-12页 |
2.2 治疗方法 | 第12-13页 |
3.观察指标 | 第13-14页 |
3.1 肠鸣音恢复时间 | 第13-14页 |
3.2 肛门恢复排气时间 | 第14页 |
3.3 肛门恢复排便时间 | 第14页 |
3.4 症状完全消失时间 | 第14页 |
4.疗效判定标准 | 第14页 |
5.统计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15-20页 |
1.临床一般资料比较 | 第15-18页 |
1.1 年龄: | 第15-16页 |
1.2 性别: | 第16页 |
1.3 手术方式: | 第16-17页 |
1.4 发病时症状及体征: | 第17页 |
1.5 发病时主要辅助检查: | 第17-18页 |
1.6 手术时间: | 第18页 |
2.临床观测指标比较 | 第18-19页 |
3.临床总疗效比较 | 第19-20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0-25页 |
1.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0-22页 |
1.1 现代医学对EPISBO的认识 | 第20-21页 |
1.2 中医对EPISBO的认识 | 第21-22页 |
2.足三里、天枢穴、大肠腧的作用总结 | 第22页 |
3.穴位埋线足三里、天枢穴、大肠腧的作用机理 | 第22-23页 |
3.1 穴位埋线对人体机能的影响 | 第22-23页 |
3.2 足三里、天枢穴、大肠腧特异性与胃肠运动的调节 | 第23页 |
4.穴位埋线的优越性与疗效评价 | 第23-25页 |
第四部分 结语 | 第25-26页 |
1 结论 | 第25页 |
2 问题和展望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9页 |
致谢 | 第29-30页 |
病例报告表 | 第30-31页 |
附件 1:知情同意书 | 第31-32页 |
附录 2:临床研究观察表 | 第32-34页 |
附录 3: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 第34-35页 |
附录 4:文献综述 | 第35-43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