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策略研究--以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视角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3-22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3-15页
        1.1.1 选题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9页
        1.2.1 国内关于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研究第15-18页
        1.2.2 国外关于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研究第18-19页
    1.3 论文的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9-20页
        1.3.1 论文的写作思路第19-20页
        1.3.2 研究方法第20页
    1.4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20-22页
        1.4.1 论文的创新点第20页
        1.4.2 论文的不足第20-22页
第2章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相关问题阐述第22-38页
    2.1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前提和基础第22-27页
        2.1.1 人性观第22-23页
        2.1.2 自我理论第23-25页
        2.1.3 以人为中心疗法第25-27页
    2.2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第27-33页
        2.2.1 教育目标观第27-28页
        2.2.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第28-30页
        2.2.3 学习理论第30-31页
        2.2.4 师生关系第31-32页
        2.2.5 教育评价观第32-33页
    2.3 对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客观评价第33-38页
        2.3.1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贡献第33-35页
        2.3.2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根本缺陷第35-38页
第3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第38-55页
    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必要性第39-48页
        3.1.1 尊重当代大学生主体性的需要第39-41页
        3.1.2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师生关系的需要第41-43页
        3.1.3 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需要第43-45页
        3.1.4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需要第45-47页
        3.1.5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需要第47-48页
    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可能性第48-55页
        3.2.1 教育理念相契合:以学生为中心与以人为本第48-50页
        3.2.2 教育目标相契合:培养“完整的人”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50-51页
        3.2.3 教育内容相契合:强调真实问题与注重教育内容现实性第51-52页
        3.2.4 教育方法相契合:重视有意义学习与倡导自我教育法第52-53页
        3.2.5 教育原则相契合:“非指导性”原则与主体性原则第53-55页
第4章 借鉴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第55-71页
    4.1 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第55-59页
        4.1.1 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第55-57页
        4.1.2 充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第57-58页
        4.1.3 充分关注大学生的个人价值第58-59页
    4.2 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第59-62页
        4.2.1 紧跟时代潮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第59-60页
        4.2.2 深入现实生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第60-61页
        4.2.3 坚持分类指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层次性第61-62页
    4.3 优化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第62-65页
        4.3.1 开展实践教育第62-63页
        4.3.2 实施情感教育第63-64页
        4.3.3 重视自我教育第64-65页
    4.4 建构和营造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师生关系第65-68页
        4.4.1 真诚一致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第65-66页
        4.4.2 尊重信任学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第66-67页
        4.4.3 设身处地理解学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第67-68页
    4.5 构建和形成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第68-71页
        4.5.1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第68-69页
        4.5.2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内容全面化第69-70页
        4.5.3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多样化第70-71页
结语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激光雷达回波信号多通道高速并行采集系统
下一篇:上海市居家养老服务适度水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