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8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1.3 研究范围、内容和方法 | 第18-21页 |
1.3.1 研究范围 | 第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3.4 数据采集与资料收集 | 第20-21页 |
1.4 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4.1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2页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5-61页 |
2.1 国外农村土地问题与村庄规划研究 | 第25-35页 |
2.1.1 国外村庄转型与土地问题研究 | 第25-28页 |
2.1.2 国外村庄规划相关理论研究 | 第28-31页 |
2.1.3 国外村庄规划建设实证研究 | 第31-35页 |
2.2 国内农村土地问题与村庄规划研究 | 第35-58页 |
2.2.1 国内乡村理论研究的多学科探索 | 第35-39页 |
2.2.2 国内村庄转型与土地问题研究 | 第39-44页 |
2.2.3 国内村庄规划相关理论研究 | 第44-52页 |
2.2.4 中国村庄规划建设实证研究 | 第52-58页 |
2.3 研究现状小结 | 第58-61页 |
第三章 大都市郊区村庄里地转型与城乡互动机制研究 | 第61-79页 |
3.1 大都市郊区村落演化历程与特征分析 | 第61-68页 |
3.1.1 大都市郊区村落演化历程回顾 | 第61-64页 |
3.1.2 快速城市化推动下村落演化发展特征 | 第64-68页 |
3.2 大都市郊区村庄用地转型演化规律 | 第68-70页 |
3.3 大都市郊区城乡相互作用机制分析 | 第70-76页 |
3.3.1 城市化发展对村庄的推力与拉力 | 第71-73页 |
3.3.2 传统城市化背景下的城乡用地发展矛盾 | 第73-76页 |
3.4 城乡统筹下的大都市郊区村庄发展新内涵 | 第76-79页 |
3.4.1 大都市与其周边郊区的城乡关系 | 第76-77页 |
3.4.2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村庄发展新内涵 | 第77-79页 |
第四章 城乡统筹的大都市郊区村庄规划机制研究 | 第79-93页 |
4.1 大都市郊区村庄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对比研究 | 第80-85页 |
4.1.1 村庄规划体系的建设历程 | 第80-82页 |
4.1.2 传统村庄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对比 | 第82-84页 |
4.1.3 大都市郊区村庄规划的特有问题导向 | 第84-85页 |
4.2 大都市郊区村庄规划逻辑内涵的深化 | 第85-88页 |
4.3 大都市郊区村庄规划体系的构建 | 第88-93页 |
4.3.1 村庄布点规划的体系与模式深入 | 第89-90页 |
4.3.2 村域综合规划的体系与模式深入 | 第90-93页 |
第五章 增城村庄发展与农村土地问题机制分析 | 第93-115页 |
5.1 大都市郊区城乡作用机制下的增城村庄发展 | 第93-98页 |
5.1.1 大都市郊区增城的区位特征 | 第94-95页 |
5.1.2 大都市城乡关系对增城村庄发展的作用机制 | 第95-98页 |
5.2 增城村庄转型发展与土地利用现状 | 第98-112页 |
5.2.1 增城村庄转型发展现状特征 | 第98-101页 |
5.2.2 增城村庄土地利用现状 | 第101-110页 |
5.2.3 增城村庄土地利用矛盾 | 第110-112页 |
5.3 大都市郊区村庄土地利用问题机制分析 | 第112-115页 |
第六章 增城村庄规划编制实施机制分析 | 第115-140页 |
6.1 增城村庄规划历程与现状分析 | 第115-125页 |
6.1.1 增城村庄规划历程回顾 | 第115-118页 |
6.1.2 增城村庄规划编制现状分析 | 第118-121页 |
6.1.3 增城早期村庄规划成功经验小结 | 第121-125页 |
6.2 增城村庄规划的问题检讨与机制分析 | 第125-129页 |
6.2.1 增城村庄规划的问题检讨 | 第126-128页 |
6.2.2 增城村庄规划问题机制分析 | 第128-129页 |
6.3 增城村庄规划的深入重点与规划难点 | 第129-132页 |
6.3.1 基于土地矛盾的规划难点 | 第129-131页 |
6.3.2 基于村庄土地利益平衡的规划重点 | 第131-132页 |
6.4 基于村庄发展模式的规划分类指引 | 第132-140页 |
6.4.1 大都市郊区不同类型村庄规划模式归纳 | 第132-134页 |
6.4.2 不同发展模式的村庄规划分类指引 | 第134-140页 |
第七章 增城村庄布点规划研究 | 第140-169页 |
7.1 增城村庄布点规划概述 | 第140-141页 |
7.1.1 村庄布点规划的主要任务 | 第140-141页 |
7.1.2 增城村庄布点规划背景介绍 | 第141页 |
7.2 村庄等级体系的分类指引 | 第141-147页 |
7.2.1 等级结构指引 | 第142-146页 |
7.2.2 规模结构指引 | 第146-147页 |
7.3 村庄用地规模控制指引 | 第147-167页 |
7.3.1 实际村庄用地规模核定 | 第148-158页 |
7.3.2 规模预测与统筹分配 | 第158-167页 |
7.4 村庄布点规划分类指引小结 | 第167-169页 |
第八章 增城分类型村域综合规划研究 | 第169-200页 |
8.1 增城村域综合规划概述 | 第169-174页 |
8.1.1 村域综合规划的主要任务 | 第169页 |
8.1.2 增城村域综合规划背景介绍 | 第169-174页 |
8.2 农村地区村域综合规划案例研究 | 第174-184页 |
8.2.1 案例村规划简介 | 第174-178页 |
8.2.2 主要规划方案与规划内容 | 第178-183页 |
8.2.3 农村地区村域规划重点 | 第183-184页 |
8.3 完全城市化地区村域综合规划研究 | 第184-193页 |
8.3.1 案例村简介 | 第184-186页 |
8.3.2 土地专项规划方案 | 第186-192页 |
8.3.3 完全城市化地区村域规划重点 | 第192-193页 |
8.4 城市化过渡地区村域综合规划研究 | 第193-198页 |
8.4.1 案例村简介 | 第193-195页 |
8.4.2 土地专项规划方案 | 第195-197页 |
8.4.3 城市化过渡地区村域规划重点 | 第197-198页 |
8.5 村域综合规划案例实践小结 | 第198-200页 |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 第200-203页 |
9.1 大都市郊区村庄用地问题小结 | 第200-201页 |
9.2 大都市郊区村庄规划研究小结 | 第201-203页 |
参考文献 | 第203-230页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230-231页 |
致谢 | 第231-232页 |
附件 | 第2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