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M模型的电子政务公民采纳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1 技术接受行为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电子政务公民采纳领域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2-13页 |
1.3.2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3页 |
1.3.3 研究问题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4-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4-1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24页 |
2.1 电子政务概述 | 第17-18页 |
2.1.1 电子政务的定义 | 第17页 |
2.1.2 电子政务服务的内容 | 第17-18页 |
2.2 电子政务公民采纳研究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2.1 信息系统成功模型 | 第18-21页 |
2.2.1.1 D&M信息系统成功模型 | 第18-19页 |
2.2.1.2 Seddon信息系统成功改进模型 | 第19-20页 |
2.2.1.3 其他信息系统成功评价研究 | 第20-21页 |
2.2.2 技术接受模型 | 第21-22页 |
2.2.2.1 技术接受模型内容及扩展研究 | 第21-22页 |
2.2.2.2 技术接受模型的应用 | 第22页 |
2.3 电子政务公民采纳研究相关述评 | 第22-24页 |
2.3.1 电子政务公民采纳动因 | 第22-23页 |
2.3.2 电子政务实施之后的影响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研究模型与假设 | 第24-29页 |
3.1 研究框架与模型 | 第24-26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6-29页 |
3.2.1 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27页 |
3.2.1.1 技术因素 | 第26页 |
3.2.1.2 个人因素 | 第26-27页 |
3.2.1.3 环境因素 | 第27页 |
3.2.2 净收益分析 | 第27-29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29-39页 |
4.1 问卷开发和测量 | 第29-31页 |
4.1.1 问卷的开发过程 | 第29页 |
4.1.2 变量测量 | 第29-31页 |
4.2 数据收集 | 第31-32页 |
4.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4.4 小样本测试 | 第33-39页 |
4.4.1 小样本描述 | 第33页 |
4.4.2 小样本数据的收集 | 第33-34页 |
4.4.3 小样本测试过程 | 第34页 |
4.4.4 小样本数据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34-38页 |
4.4.5 小样本测试结论 | 第38-39页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 第39-50页 |
5.1 描述性统计 | 第39-40页 |
5.2 信度分析 | 第40-42页 |
5.3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42-44页 |
5.4 效度分析 | 第44-45页 |
5.5 理论模型和假设检验 | 第45-48页 |
5.5.1 相关性分析 | 第45页 |
5.5.2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45-48页 |
5.6 研究结果 | 第48-50页 |
第六章 研究结果的讨论 | 第50-53页 |
6.1 电子政务公民采纳的动因 | 第50-51页 |
6.1.1 系统输出对用户感知的影响 | 第50-51页 |
6.1.2 用户感知的影响路径及对使用意愿的影响 | 第51页 |
6.2 电子政务实施之后的影响 | 第51-53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3-58页 |
7.1 研究结论及贡献 | 第53-55页 |
7.1.1 主要结论 | 第53-54页 |
7.1.2 研究贡献 | 第54-55页 |
7.2 管理启示 | 第55页 |
7.3 研究局限性 | 第55-56页 |
7.4 研究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附录 调查问卷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