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东辛永3断块区断裂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8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断层特征研究第10-11页
        1.2.2 断裂成因机制研究第11-13页
        1.2.3 研究区断裂及形成机制研究现状第13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3-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5页
        1.3.2 技术路线第15页
    1.4 完成的工作量和研究成果及认识第15-18页
        1.4.1 完成的工作量第15-16页
        1.4.2 研究成果及认识第16-18页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第18-24页
    2.1 地层特征第18-20页
    2.2 构造特征第20-21页
    2.3 沉积特征第21-22页
    2.4 油藏特征及开发概况第22-24页
第三章 断裂形态及组合样式第24-37页
    3.1 地震断裂构造解释第24-28页
    3.2 主要断层发育特征第28-31页
        3.2.1 级次划分第28-29页
        3.2.2 主要断层特征第29-31页
    3.3 断层组合特征第31-35页
        3.3.1 断层剖面特征第31-34页
        3.3.2 断层平面特征第34-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四章 断层运动学特征第37-45页
    4.1 断层活动性分析第37-42页
        4.1.1 断层生长指数第37-38页
        4.1.2 断层古落差第38页
        4.1.3 断层活动速率第38-42页
    4.2 平衡剖面分析第42-44页
    4.3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研究区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第45-51页
    5.1 模拟实验原理第45页
    5.2 物理模拟实验过程第45-47页
        5.2.1 实验材料选择第45-46页
        5.2.2 边界条件和受力方式确定第46页
        5.2.3 实验模型设计第46-47页
    5.3 实验结果分析第47-50页
    5.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六章 研究区构造应力分析第51-59页
    6.1 古构造应力方向确定第51-52页
    6.2 沙河街组晚期古应力场数值模拟第52-54页
        6.2.1 地质模型建立第52页
        6.2.2 选择力学参数及单元划分第52-53页
        6.2.3 确定加力方式和边界条件第53-54页
    6.3 模拟结果分析第54-58页
    6.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七章 断裂形成机制研究第59-64页
    7.1 断裂成因分析第59-62页
        7.1.1 区域构造背景分析第59-60页
        7.1.2 断裂动力学分析第60-62页
    7.2 构造演化阶段第62-63页
    7.3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八章 断裂对油气富集影响第64-69页
    8.1 断层规模对油藏富集的影响第64-65页
    8.2 断层活动性对油气富集的影响第65页
    8.3 断层组合样式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第65-68页
        8.3.1 高级序断层与低级序断层组合影响油气分布第66页
        8.3.2 低级序断层组合样式影响剩余油分布第66-68页
    8.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结论及认识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66井区致密砂岩气藏测井解释模型研究
下一篇:用管波和地层声波干涉原理提取地层声速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