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前言 | 第11-21页 |
·选题依据 | 第11-13页 |
·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体育课程多样化 | 第11-12页 |
·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体现了时代特征,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身心需求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体育舞蹈教学改革的认识论基础 | 第13页 |
·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的心理学、生理学基础 | 第13-14页 |
·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的社会学基础 | 第14页 |
·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的系统科学基础 | 第14页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选题目的 | 第14-15页 |
·选题意义 | 第15-16页 |
·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课程改革与教学的概念界定及发展现状 | 第16页 |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现状 | 第16-18页 |
·体育舞蹈的概念界定及发展 | 第18页 |
·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现状 | 第18-21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1-25页 |
·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5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22页 |
·专家访谈法 | 第22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22-24页 |
·逻辑分析法 | 第24-25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25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5-55页 |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现状分析 | 第25-49页 |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课时间分析 | 第25-26页 |
·体育舞蹈教师人数、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培训现状分析 | 第26-31页 |
·学生学习体育舞蹈课程的基本情况分析 | 第31-37页 |
·体育舞蹈教学大纲和教材使用情况分析 | 第37-38页 |
·体育舞蹈课程指导思想、教学目标与内容分析 | 第38-41页 |
·体育舞蹈课程授课类型、授课时数与班级规模分析 | 第41-44页 |
·体育舞蹈教学方法手段分析 | 第44-45页 |
·体育舞蹈教学场地设施与校园舞蹈环境因素分析 | 第45-47页 |
·体育舞蹈教学评价因素分析 | 第47-49页 |
·体育舞蹈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因素分析 | 第49-51页 |
·专业体育舞蹈的教师力量不足 | 第49-50页 |
·体育舞蹈教师、学生男、女比例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的选择受到严重影响产生不良学习效果 | 第50页 |
·教学大纲和教材多属自编,缺乏科学规划,不利于体育舞蹈的科学发展和交流 | 第50页 |
·体育舞蹈授课课时偏少,不能满足学生对舞蹈知识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要求 | 第50页 |
·体育舞蹈的教学场地器材设施不够完善,先进教学手段难以创新使用 | 第50-51页 |
·考核评价体系各项指标间结构性失衡,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形成 | 第51页 |
·体育舞蹈课程综合化发展模式还未形成,不利于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持续高效的开展 | 第51页 |
·体育舞蹈课程改革发展策略 | 第51-55页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完善教师层次结构 | 第51-52页 |
·结合本校实际,优化发展体育舞蹈课程走特色项目和特色课程的发展道路 | 第52页 |
·加强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完善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形成资源优势共享 | 第52页 |
·优化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的动机 | 第52-53页 |
·加强体育舞蹈课程系统化发展,不断完善系统结构,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 | 第53页 |
·结合体育舞蹈课程特点调整授课时数、控制班级人数、统筹男女生上课比例、适当采取男女教师配合上课模式 | 第53页 |
·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场地设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开放时间和学习机会 | 第53-54页 |
·建立教师、学生科学评价体系 | 第54-55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55-58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建议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一 | 第61-65页 |
附录二 | 第65-68页 |
附录三 | 第68-71页 |
读硕期间发表论文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