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罚金刑立法的价值取向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刑罚价值对立法的指导意义 | 第11-16页 |
(一)刑罚价值的意义 | 第11-12页 |
(二)罚金刑价值的历史变革 | 第12-16页 |
1、西方罚金刑的历史渊源 | 第12-14页 |
2、我国罚金刑的历史渊源 | 第14-16页 |
二、我国罚金刑立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16-24页 |
(一)我国罚金刑立法的梳理 | 第16-17页 |
(二)现行罚金刑立法的缺陷 | 第17-24页 |
1、必并科、无限额罚金导致被动趋重 | 第17-20页 |
2、贪利性犯罪适用罚金刑不彻底 | 第20-21页 |
3、罚金刑罪名中重罪多于轻罪 | 第21-24页 |
三、我国罚金刑立法价值取向偏差的反思 | 第24-31页 |
(一)我国本土刑罚观念和犯罪状况的限制 | 第24-26页 |
1、传统重刑文化缺乏非监禁刑罚观念 | 第24-25页 |
2、转型时期社会矛盾激增的现实压力 | 第25-26页 |
(二)对罚金刑的刑罚价值的认识不足 | 第26-31页 |
1、未全面揭示罚金刑的刑罚价值 | 第26-28页 |
2、过于追求犯罪预防功能 | 第28-31页 |
四、罚金刑立法的应然价值取向 | 第31-35页 |
(一)重视罚金刑的刑罚价值 | 第31-32页 |
(二)罚金刑立法的首要根据是报应而非预防 | 第32-35页 |
五、罚金刑立法的应然价值取向的实现路径 | 第35-43页 |
(一)明确罚金刑立法的适用形式 | 第35-39页 |
1、以报应观限制并科罚金 | 第35-38页 |
2、提高罚金刑的报应惩罚性 | 第38-39页 |
(二)明确罚金刑立法的适用范围 | 第39-43页 |
1、根据犯罪性质划分适用范围 | 第40页 |
2、根据犯罪轻重划分适用范围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47-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