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青少年论文

居家困境儿童救助与保护研究--以N市M区实证调查为样本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引言第7-17页
    1.1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第7-9页
        1.1.1 研究缘起第7-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文献回顾第9-13页
        1.2.1 文献综述第9-13页
        1.2.2 现有研究成果的评价第13页
    1.3 居家困境儿童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框架第13-15页
        1.3.1 居家困境儿童的相关概念界定第13-14页
        1.3.2 理论分析框架——社会保护理论第14-15页
    1.4 研究设计和资料来源第15-17页
        1.4.1 研究设计第15-16页
        1.4.2 资料来源第16-17页
第2章 居家困境儿童的类型及成因——以N市M区实证调查为样本第17-25页
    2.1 居家困境儿童的基本情况第17-19页
        2.1.1 年龄分布及性别占比第17页
        2.1.2 身体健康及入学情况第17-18页
        2.1.3 居住环境及经济状况第18页
        2.1.4 家庭结构第18页
        2.1.5 接受政府帮扶情况第18-19页
    2.2 居家困境儿童的类型第19-23页
        2.2.1 孤儿第19页
        2.2.2 监护人监护缺失的儿童第19-20页
        2.2.3 监护人无力履行监护职责的儿童第20页
        2.2.4 重残、重病儿童第20-21页
        2.2.5 其他需要帮助和保护的儿童第21-23页
    2.3 居家困境儿童的成因第23-25页
        2.3.1 儿童自身原因第23页
        2.3.2 家庭原因第23-24页
        2.3.3 社会原因第24-25页
第3章 居家困境儿童救助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第25-33页
    3.1 制度层面第25-26页
        3.1.1 救助与保护的法律制度缺乏第25页
        3.1.2 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投入监管不足第25-26页
        3.1.3 社区街道的联动机制不足第26页
        3.1.4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执行力度不强第26页
    3.2 社会组织层面第26-27页
        3.2.1 专业性服务不足第27页
        3.2.2 缺乏持续性服务第27页
    3.3 邻里社区层面第27-28页
        3.3.1 普遍观念问题第27-28页
        3.3.2 责任意识不强第28页
    3.4 监护人层面第28-30页
        3.4.1 监护能力不足第28-30页
        3.4.2 保护观念落后第30页
    3.5 居家困境儿童自身层面第30-33页
        3.5.1 自我认识存在偏差第30-31页
        3.5.2 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第31-33页
第4章 国内居家困境儿童救助与保护的探索及启示第33-42页
    4.1 国内关于居家困境儿童救助与保护的探索第33-40页
        4.1.1 浙江省海宁市第33-35页
        4.1.2 河南省洛宁县第35-37页
        4.1.3 广东省深圳市第37-38页
        4.1.4 江苏省昆山市第38-40页
    4.2 启示第40-42页
        4.2.1 分类发放保障津贴,不断扩大保障内容第40页
        4.2.2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实行专业化服务第40-41页
        4.2.3 建立服务工作机构,完善保护网络体系第41-42页
第5章 完善居家困境儿童救助与保护的相关建议第42-50页
    5.1 国家完善儿童权利保护制度建设第42-43页
        5.1.1 建立监护权转移制度,同时加强家庭支持第42页
        5.1.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第42-43页
    5.2 政府构建未成年人救助与保护服务体系第43-45页
        5.2.1 政府购买服务,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第43页
        5.2.2 加强监督管理,完善合作机制第43-44页
        5.2.3 设立服务机构,开通服务热线第44-45页
    5.3 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居家困境儿童救助与保护工作第45-46页
        5.3.1 积极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提升服务能力第45页
        5.3.2 配备专业工作人员,介入困境儿童服务第45-46页
        5.3.3 增强筹集资源能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第46页
    5.4 邻里社区有责任介入居家困境儿童救助与保护工作第46-48页
        5.4.1 树立正确观念,增强责任意识第46-47页
        5.4.2 建立基本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第47页
        5.4.3 联合社会组织,及时介入评估第47-48页
    5.5 监护人应树立正确的儿童保护意识第48-50页
        5.5.1 关注儿童的日常保护第48页
        5.5.2 形成正确的儿童保护观念第48-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附录第55-66页
    附录一:访谈提纲第55-58页
    附录二:个案情况汇总第58-64页
    附录三:个案基本情况表第64-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媒体条件下公共舆论管理研究
下一篇: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暴力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