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TiO_2光催化技术的研究 | 第12-16页 |
1.1.1 TiO_2光催化技术的发展 | 第12-13页 |
1.1.2 TiO_2的性质 | 第13-14页 |
1.1.3 TiO_2的光催化机理 | 第14-16页 |
1.2 TiO_2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 第16-18页 |
1.2.1 水热合成法 | 第16-17页 |
1.2.2 模板法 | 第17页 |
1.2.3 阳极氧化法 | 第17-18页 |
1.3 TiO_2纳米材料的改性 | 第18-23页 |
1.3.1 贵金属沉积 | 第19-20页 |
1.3.2 非金属掺杂 | 第20-21页 |
1.3.3 窄带隙半导体耦合 | 第21-22页 |
1.3.4 染料敏化 | 第22-23页 |
1.4 芳香烃化合物简介 | 第23-24页 |
1.5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1.5.1 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 第24页 |
1.5.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三元复合纳米催化剂的制备与负载量的优化 | 第26-37页 |
2.1 实验方法 | 第26-33页 |
2.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6-27页 |
2.1.2 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制备方法 | 第27页 |
2.1.3 三元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27-31页 |
2.1.4 标准储备液的配置 | 第31-32页 |
2.1.5 2,4-D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2页 |
2.1.6 光催化降解实验 | 第32-33页 |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36页 |
2.2.1 Ag和In_2S_3纳米粒子在TiO_2NTs表面负载量的优化 | 第33-36页 |
2.2.2 催化剂吸附性能的测试 | 第3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催化剂的微观表征与光电性能的测试 | 第37-48页 |
3.1 催化剂的微观表征 | 第37-42页 |
3.1.1 扫描电镜图(SEM)分析 | 第37-39页 |
3.1.2 能谱(EDX)分析 | 第39-40页 |
3.1.3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40-41页 |
3.1.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41-42页 |
3.2 催化剂的光电性能表征 | 第42-46页 |
3.2.1 光电流(PR)测试 | 第43-44页 |
3.2.2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分析 | 第44-45页 |
3.2.3 光致发光光谱(PL)分析 | 第45-4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三元复合纳米催化剂In_2S_3/Ag/TiO_2NTs光降解性能的研究 | 第48-64页 |
4.1 催化剂的光降解实验研究 | 第48-56页 |
4.1.1 2,4-二氯苯氧乙酸的光催化降解实验 | 第48-50页 |
4.1.2 2,4-二硝基苯酚的光催化降解实验 | 第50-52页 |
4.1.3 光催化降解机理分析 | 第52-55页 |
4.1.4 光催化剂的稳定性 | 第55-56页 |
4.2 光催化降解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 第56-58页 |
4.3 复合纳米催化剂光降解实验的影响因素 | 第58-62页 |
4.3.1 溶液初始p H值对光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58-60页 |
4.3.2 空气流量对光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60-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建议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