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清前期(1616~1840年)论文

清代瑞安學派考據學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第1章 引言第13-29页
    1.1 問題的提出第13-15页
    1.2 研究現狀第15-22页
    1.3 研究意義與方法第22-26页
        1.3.1 研究意義第22-26页
        1.3.2 研究方法第26页
    1.4 研究重點與難點第26-27页
        1.4.1 研究重點第26-27页
        1.4.2 研究難點第27页
    1.5 主要創新點第27-29页
第2章 清代瑞安學派學術譜系第29-75页
    2.1 學派研究史略第29-32页
    2.2 瑞安與瑞安學派第32-38页
        2.2.1 瑞安建置沿革第32-35页
        2.2.2 瑞安學派源流第35-38页
    2.3 瑞安學派的產生與發展第38-74页
        2.3.1 瑞安學派形成的内因第38-43页
        2.3.2 瑞安學派形成的外因第43-50页
        2.3.3 瑞安學派的歷時發展第50-60页
        2.3.4 瑞安學派的考據特色第60-69页
        2.3.5 瑞安學派的考據成就第69-74页
    2.4 本章小結第74-75页
第3章 瑞安學派考據方法與特點第75-102页
    3.1 考據方法第75-82页
        3.1.1 語言文字學方法第75-78页
        3.1.2 文獻學方法第78-81页
        3.1.3 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第81-82页
    3.2 考據特點第82-101页
        3.2.1 追本溯源 以真為要第82-84页
        3.2.2 參互鈎稽 博獵有據第84-99页
        3.2.3 體例規範 考較求繹第99-101页
    3.3 本章小結第101-102页
第4章 瑞安學派經學文獻考據研究第102-133页
    4.1 經學文獻考據的内容第102-116页
        4.1.1 語言文字考據第102-107页
        4.1.2 文獻文本考據第107-113页
        4.1.3 文獻内容考據第113-116页
    4.2 經學考據著述對讀第116-132页
        4.2.1 《禮記集解》對讀第116-129页
        4.2.2 《干常侍易注疏證》對讀第129-132页
    4.3 本章小結第132-133页
第5章 瑞安學派小學文獻考據研究第133-186页
    5.1 小學文獻考據的内容第133-147页
        5.1.1 語言文字考據第133-144页
        5.1.2 文獻文本考據第144-146页
        5.1.3 文獻内容考據第146-147页
    5.2 小學考據著述對讀第147-185页
        5.2.1 《集韻考正》對讀第147-169页
        5.2.2 《字鑑校注》對讀第169-185页
    5.3 本章小結第185-186页
第6章 瑞安學派文史文獻考據研究第186-208页
    6.1 文史文獻考據的内容第186-197页
        6.1.1 語言文字考據第186-193页
        6.1.2 文獻文本考據第193-195页
        6.1.3 文獻内容考據第195-197页
    6.2 文史考據著述對讀第197-207页
        6.2.1 《韓集箋正》對讀第197-204页
        6.2.2 《中國教育史》對讀第204-207页
    6.3 本章小結第207-208页
第7章 孫詣讓考據學研究第208-222页
    7.1 孫詒讓考據學方法第208-214页
        7.1.1 二重證據法第208-210页
        7.1.2 内外考察法第210-212页
        7.1.3 交叉推理法第212-214页
    7.2 孫詒讓考據條例補苴第214-216页
        7.2.1 以别名釋共名第214页
        7.2.2 以共名考别名第214-215页
        7.2.3 前後遞相考義第215页
        7.2.4 以注文推經文第215页
        7.2.5 以上文證下文第215-216页
        7.2.6 以彼况推此况第216页
        7.2.7 以他訓補此訓第216页
    7.3 孫詒讓考據術語補苴第216-221页
        7.3.1 屬第217页
        7.3.2 語辭、語詞、助語第217-218页
        7.3.3 文、語、佚文第218页
        7.3.4 望文生訓、望文為釋第218-219页
        7.3.5 不確、未確、甚確第219-220页
        7.3.6 失其惜第220-221页
    7.4 本章小結第221-222页
第8章 結語第222-224页
致謝第224-226页
參考文獻第226-234页
附表1: 清代瑞安學派主要著述一覽表第234-236页
附表2: 清代瑞安學派專題研究文獻匯縂表第236-241页
附表3: 清代瑞安學派研究論著索引第241-255页
附圖1: 清代浙江地區名人分布圖第255-256页
附圖2: 清代瑞安縣圖第256-257页
附圖3: 清代瑞安學派代表人物年代圖第257-258页
附圖4: 清代瑞安學派血親關係圖第258-259页
附圖5: 清代瑞安學派姻親關係圖第259-260页
附圖6: 清代瑞安學派師友關係圖第260-261页
附圖7: 清代瑞安學派學術關係圖第261-262页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表的論文及科研成果第262-263页

论文共2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孝义传》的成立与汉唐间社会政治秩序的重构
下一篇:战后台湾地区的台湾史研究(1945-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