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3.1 关于财务绩效评价方法的发展研究 | 第14-16页 |
1.3.2 关于资产重组的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 第16-19页 |
1.3.3 文献述评 | 第19-20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0-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 创新点 | 第21-22页 |
2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 | 第22-30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2.1.1 财务绩效 | 第22页 |
2.1.2 资产重组 | 第22-23页 |
2.2 理论依据 | 第23-27页 |
2.2.1 财务绩效相关理论 | 第23-25页 |
2.2.2 资产重组相关理论 | 第25-27页 |
2.3 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特点 | 第27-28页 |
2.3.1 国企资产重组多为同行业内企业重组 | 第27页 |
2.3.2 国企资产重组关乎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战略 | 第27页 |
2.3.3 国企资产重组是由政府或者国资委引导 | 第27-28页 |
2.4 本文选取的财务绩效评价方法 | 第28-30页 |
2.4.1 财务指标研究法 | 第28页 |
2.4.2 财务战略矩阵法 | 第28-30页 |
3 中国中车资产重组案例概况 | 第30-36页 |
3.1 企业简介 | 第30-31页 |
3.2 南北车合并背景 | 第31-32页 |
3.2.1 恶意竞价导致国外客户对我国技术水平信任度下降 | 第31-32页 |
3.2.2 整合资源,合力对抗国际巨头企业 | 第32页 |
3.3 中国中车资产重组的过程 | 第32-36页 |
3.3.1 合并方式 | 第32-33页 |
3.3.2 换股价格和比例 | 第33页 |
3.3.3 合并实施过程 | 第33-36页 |
4 中国中车资产重组的财务绩效评价 | 第36-56页 |
4.1 财务指标研究法 | 第36-47页 |
4.1.1 合并前后财务报表主要数据 | 第36-39页 |
4.1.2 偿债能力 | 第39-40页 |
4.1.3 营运能力 | 第40-42页 |
4.1.4 盈利能力 | 第42-44页 |
4.1.5 发展能力 | 第44-45页 |
4.1.6 杜邦分析 | 第45-47页 |
4.2 财务战略矩阵分析法 | 第47-52页 |
4.2.1 矩阵横轴——资金余缺情况 | 第47-48页 |
4.2.2 矩阵纵轴——价值创造情况 | 第48-50页 |
4.2.3 中国中车的财务战略矩阵分析 | 第50-52页 |
4.3 中国中车财务绩效综合评价及建议 | 第52-56页 |
4.3.1 业绩增速放缓,需要提高重组协同效应 | 第52-53页 |
4.3.2 主营产业收入达到峰值,寻找收入突破口 | 第53-54页 |
4.3.3 资产的周转能力不足,客户过于单一集中 | 第54页 |
4.3.4 资金呈现剩余状态,做好资金分配计划 | 第54-56页 |
5 研究结论、启示及局限性 | 第56-59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6-57页 |
5.1.1 企业强强联合,经营业绩提升 | 第56页 |
5.1.2 资金高效利用,产品竞争力增强 | 第56页 |
5.1.3 重组利弊皆存,未来仍需探索 | 第56-57页 |
5.2 研究启示 | 第57-58页 |
5.2.1 国有企业资产重组需要政府合理的宏观调控 | 第57页 |
5.2.2 国有企业资产重组不能随波逐流,盲目合并 | 第57-58页 |
5.2.3 做好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后的内部资源的整合 | 第58页 |
5.3 局限性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