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构造地质学论文--构造运动论文

全球早古生代造山带:板块重建与古大陆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页
0 前言第10-16页
    0.1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0-14页
    0.2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14-15页
    0.3 本文研究方法第15-16页
1 全球板块构造背景第16-21页
    1.1 全球早古生代主要陆块介绍第16-17页
    1.2 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聚集及裂解第17-21页
2 全球新元古代-早古生代主要造山带分布及特征第21-77页
    2.1 造山带的分类方法第21-23页
    2.2 全球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主要造山带的分布第23-24页
    2.3 环北大西洋-北冰洋加里东造山带第24-38页
        2.3.1 东格陵兰加里东造山带第26-28页
        2.3.2 斯堪的纳维亚加里东造山带第28-31页
        2.3.3 斯瓦尔巴特(SVALBARD)加里东造山带第31-33页
        2.3.4 英国加里东造山带第33-35页
        2.3.5 中欧加里东造山带第35-36页
        2.3.6 阿帕拉契亚造山带第36-38页
    2.4 泛非造山带第38-47页
        2.4.1 Brasiliano造山带第38-40页
        2.4.2 东非造山带第40-42页
        2.4.3 KUUNGA造山带第42-47页
            2.4.3.1 印度东高止造山带(Eastern Ghats Belt)第42页
            2.4.3.2 印度南部麻粒岩地体(Southern Granulite Terrain)第42-43页
            2.4.3.3 斯里兰卡(Sri Lanka)第43-44页
            2.4.3.4 环东南极泛非造山带第44-45页
            2.4.3.5 澳大利亚Pinjarra造山带第45-46页
            2.4.3.6 澳大利亚Lachlan和新英格兰等增生造山带第46-47页
    2.5 古亚洲洋和特提斯洋相关的早古生代造山带第47-77页
        2.5.1 乌拉尔造山带第48-50页
        2.5.2 中亚中南天山加里东增生型造山带第50-56页
        2.5.3 华南加里东期造山带第56-58页
        2.5.4 秦-祁-昆早古生代构造带第58-77页
            2.5.4.1 祁连早古生代构造带第58-61页
            2.5.4.2 昆仑早古生代构造带第61-66页
            2.5.4.3 秦岭早古生代构造带第66-70页
            2.5.4.4 柴北缘加里东构造带第70-73页
            2.5.4.5 滇缅马苏地块(Sibumasu)-青藏高原早古生代构造带第73-77页
3 早古生代碰撞造山带的全球对比第77-89页
    3.0 全球早古生代八期碰撞造山事件第77-79页
    3.1 泛非造山运动与冈瓦纳大陆拼合事件群第79-83页
    3.2 欧洲加里东造山运动与北方劳俄大陆拼合事件群第83-85页
    3.3 东亚早古生代造山事件与古中华陆块群拼合的关系第85-88页
    3.4 北美克拉通与环冈瓦纳大陆碰撞事件群第88-89页
4 早古生代构造演化:从Rondinia超大陆离散到早古生代末聚合第89-96页
    4.1 新元古代罗迪尼亚三次裂解第89-90页
    4.2 西伯利亚、波罗的板块的裂离与Iapetus洋、Ran洋的拉开第90页
    4.3 晚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早期中国古陆块群裂离与原特提斯洋、古亚洲洋的拉开第90-91页
    4.4 晚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早期华北板块南漂与冈瓦纳大陆的重新聚集第91-92页
    4.5 寒武-奥陶卡多姆-阿瓦隆尼亚地体北漂导致Tornquist洋、Rheic洋的拉开以及早古生代末两者的闭合第92-93页
    4.6 早古生代晚期西伯利亚板块与波罗的板块的关系第93-94页
    4.7 早古生代末-晚古生代初南美和北美板块拼合与卡罗莱纳超大陆短暂聚合的可能性第94-96页
5 板块构造旋回机制第96-101页
6 结论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个人简历第135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5-136页
附件第136-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OPERT4模型的山东省汽车尾气排放特征及预测研究
下一篇:我国海洋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及风险预警研究